一箪食,一瓢饮,圣贤究竟乐个啥?| 阳明心学探秘

张庆祥讲师

       编者按:颜回是孔夫子最优秀的学生,他家里很穷,居于陋巷,过着一箪食、一瓢饮的生活……一般人都会觉得很苦,可颜回却乐在其中。这是为什么呢?圣贤的快乐,跟普通人的快乐,到底有什么不同?

       《王阳明传习录》原文:

       来书云:昔周茂叔每令伯淳寻仲尼、颜子乐处。敢问是乐也,与七情之乐同乎?若别有真乐,则圣贤之遇大忧、大怒、大惊、大惧之事,此乐亦在否乎?若同,则常人之一遂所欲,皆能乐矣,何必圣贤?且君子之心常存戒惧,是盖终身之忧也,恶得乐?澄平生多闷,未尝见真乐之趣,今切愿寻之。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

       过着常人眼中的苦日子,圣贤到底乐在哪里?

       陆原静来信问阳明先生,程颢的老师周敦颐(即周茂叔)常常叫程颢去体会孔子跟颜子的乐处到底在什么地方。

       这“乐”出自于《论语》,“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吃的是粗茶淡饭,睡觉的时候家洗四壁连个枕头都没有,就弯着胳膊当枕头,却快乐得不得了。颜子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们最担忧的事,颜回却乐在其中。

    圣贤的乐 vs 一般人的乐

       陆原静说孔子颜子这么快乐,请问:

       他们的快乐跟一般人的七情之乐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如果是跟七情之乐是相同的,那常人放纵欲望不是都很快乐吗?何必当圣贤才得快乐?

       如果说别有真乐,跟常人的七情之乐有不一样的乐,那么圣贤也会碰到大忧大怒大惊大惧之事啊,圣贤也是会忧也是会怒也是会惊的,在这时候乐到底还在不在?

       如果不在了,那学圣贤也没有多大意义。像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君子要常存戒惧,终身之忧,哪来的乐呢?

       学道不就是为了得到逍遥解脱的乐吗,如果圣贤的乐也因有戒慎忧虑而忽有忽无,我们就当个凡夫就好了,干嘛要做圣贤?孔子颜回到底乐个什么呢?

       陆原静说我一辈子常常闷闷不乐,连平常人的乐都很少享受,实在是搞不懂天性里面的真乐到底是什么,自己也没有体会过,现在我非常恳切地想要了解。

       陆原静这个问题问得好,道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心声,问得很有意思!

       心的本体本身就是乐

       我们看阳明先生怎么回答。

       阳明先生说,心的本体本身就是乐。

       这是天大的好消息啊,这给了我们莫大的希望!

       因为这就意味着当我们把本体找回来时,本体里面就藏有乐,乐是在我们自身的本体里的!

       为什么乐是心的本体呢?

       因为心的本体是一团气,这股气在没有人为的私欲压抑助长时,在各种情绪的当下给我们的感觉是安乐的,是轻松的,是廓然大公的。

       所以,即使有情绪,乐还是存在的!

       这种乐不同于七情之乐,可又是在七情之乐中的。

人的七情六欲
是那一股气所营造的感觉,
当我们对着这股气
没有自己人为的喜欢或不喜欢,
让它自在来去,
我们就能在内心里体会到圣贤的真乐!

       圣贤的真乐原来我们也可以拥有

       说起来圣贤虽别有真乐,圣贤的真乐就是觉知了情绪能量的真相、跳出情绪的束缚的自在与安宁,这种乐发乎情止乎礼,能够养生又能增乐又不伤身。

       这种乐其实是在常人的情绪里的。

       对一般人来说,情绪有非常大的控制力,有烟瘾的朋友会知道,当烟瘾上来时,自己好像被控制了的一样,无论如何都要马上抽上一根,一点自由都没有。

       而对于圣贤来说,因为在自身中照见了情绪的真实模样,他们在情绪中感受到情绪能量本身的状态,从而能不受情绪的控制,轻松自如。

       所以圣贤的乐,虽是在七情之中,而又与七情有所不同,七情的乐有控制力,圣人的实相真乐没有控制力。

       而这,我们一般人是可以透过圣贤经典的指引,往身内验证,这就是代代圣贤前赴后继所致力的最重要的事,也是圣贤经典存在的价值,就是这个能安顿人们心灵的究竟的认知!

大家想想,
历代圣贤和阳明先生能讲出这样的话,
必定
因为在自身中验证和体悟了
心性天然的本来面目,
这无论如何都
不能通过查字典咬文嚼字就能弄懂的,
没有在自己的内心里
有这样的真切体会,
是绝说不出这样的话的!

——本文来源:张庆祥讲《传习录》(喜马拉雅 1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