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礼,为什么能让孩子快速改变?

作者:张庆祥讲师

       同学问:习礼课程进入学校后,老师和家长的正向回馈很多。但也有老师提出疑问说:“你们教的只是一些简单的礼貌规矩,这些我们从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开始教,为什么孩子学了却不做。而在习礼课程之后,他们却有明显的改变,这是为什么呢?”请问讲师:“习礼的窍妙到底在哪呢?”

  张讲师答:“礼”是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善意,在习礼前这种善意若没有先向小孩子讲清楚,当然习礼的效果就不会好。礼乃是表达对人的善意,对人的诚恳,礼是让人最轻松、最和谐、最快乐、最温柔、最美好的生活方式。若是这作用没讲明白,教再多的礼貌给小孩也是徒劳无功的。

  一般的人以为习礼就是很呆板、很封建的东西,礼就是教人怎么向人打招呼、怎么向人行礼、怎么拿东西、怎么给东西、怎么说谢谢、怎么说对不起、怎么表达自己的卑下谦虚的小玩意儿。老师再怎么教就教这些表面功夫,教这些俗套,再怎么讲都是些毫无生趣的老生常谈,因此小孩子们并不觉得学这些东西有什么趣味,更别说对我有什么好处,甚至学了这些东西简直就是叫我吃亏。他完全不知道习礼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最好的一种生活方式,能得到最大的益处。他完全不知道,礼是教人明理,让人更成熟,让人应对更得体,给人感觉更舒服,与人应对更恰到好处的。这个部分学校的老师们可能并没有对小孩说明白。

  另外,为什么学校教小孩们礼节,总让人觉得不够活泼,原因就是他只演练那些拘拘谨谨的礼节,而不是教小孩去解决他在生活中方方面面与人相处的问题。教小孩在面对他的生活问题时怎么应对,怎么以最友善的方式跳过那个总是发生在人际间过不去的坎儿,这才是真正的“礼”。人际间难免会碰到坎坎坷坷,人与人交往常碰到很多的挑战、很多的对抗,在这些人际间的坎坷难题出现的时候,教小孩怎么合理地应对,这就是礼。

  今日我们内心教育基金会所提倡的习礼,让小孩子们觉得所学到的东西在他的生活中马上用得到,我们的习礼内容是针对一些生活中比较重要的点,让他们演练在某种人际关系的情况下,他可以怎么应对,怎么回答,什么时候应该进会更好,什么时候应该退会更好,这样对小孩子来说,才是比较有用而切身的东西,而且也很容易就让他能举一反三,轻松地面对生活。因此经过简单的习礼课程之后,小孩立即能把所学到的应对之礼,运用在与人相处的任何境遇当中,其效果不仅是让人马上觉得小孩子变得好明理,好像一夕间就长大了一般,而且也让这孩子在面对他生活的坎坷时,感觉非常轻松。

  习礼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生活情境拿来重复演练,让小孩去感觉、去习惯。而一般学校教礼仪,老师们只负责说明和示范,但却从不演练的。小孩子们没有试过弯腰,腰就弯不下去。没练过问候,就讲不出来。没练过怎么送往迎来,应对生活时就一点也用不上。理论他其实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这样学了等于白学,说了也等于是白说。

  比如害羞的人不曾练习过应对的台词,在面对人时就说不出话来。而狂妄的人没有练习过弯腰,他就谦卑不下来。然而这只需要多几次的演练,多种不同应对方式的对照,他就能感受到差别,就知道怎么做可以让人感觉更有善意,并且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可以做不同的选择。我不一定要像以前一样,永远都是那副怯懦的样子,也不一定永远一副高傲的样子,其实只要懂得应对的诀窍,人生的选择空间是无穷宽广的。

  学生们如果认识到礼的活泼,体会到礼对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很有帮助,不仅让人看得起,而且让自己更舒服,然后经过几次练习,他马上有信心,知道这么做对他来说也没什么困难的,他就愿意在生活中,把刚刚学到的应对之礼,去试试看好不好用。任何小孩都有天生的好奇感,都想要把刚学到的东西去试验看看好不好用,当他愿意试试的时候,他的礼就做出来了,他的父母、他的家人马上就感觉到他有巨大的改变,好像一下子明理了,一下子让人更放心了,这就是礼的妙用。

  我们提倡的习礼,所教的东西很切身,不仅在教小孩子解决碰到的人际困难,更是在引导他们过更优美的生活。虽然只是小小的改变,也许小孩本身并不感觉这有什么了不起,但给人感受到的改变是巨大的。比如说家里垃圾桶已经满了,而此刻妈妈正在厨房忙。那么你问小孩:”你是等到妈妈对你吼说,‘你还不快给我倒垃圾!’然后你被逼着去倒,或者是看到垃圾已经八分满了,你主动对妈妈说:‘妈妈你这么忙,我帮你到楼下倒垃圾好不好?’”同样是倒拉圾,你看看这两种情况给妈妈的感受会差多少!同样都是去倒垃圾,就只是先说这一句话而已,给妈妈的感受简直是云泥之别呀!这就是生活的礼,这么简单的礼,妈妈马上觉得你长大了,对你所做的事马上有信心了!你信不信?不信回家试试就知道了。

  我们内心教育基金会所教的东西都是这么贴近生活的,都是这么简单而可实践的,都是灵活、权变、有趣、有用的东西,可以立即让人感受到这就是礼。

  你对你在乎的人,总是希望他看到你的善意,对你不喜欢的人,总希望改变现况,化敌为友。那么有什么与人应对的方法,可以让不友善的人渐渐感觉到我对他的善意,如果有的话,任何小孩都愿意去试试,他们想知道老师讲的到底有没有用,只要他去试试,立即会觉得古人的礼真是超级好用。一试成瘾,这小孩就被习礼给改变了。好比以前出门去上课,总是甩门就走了,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而习礼后,出门前会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我去上课了哦,下午见”,只是这点应对的改变,就足以让妈妈高兴得流下泪来。只是这一点改变,就可以从父母师长的眼神中,看到对自己的肯定与欣慰,从此让这小孩乐于习礼,乐于改变,这就是习礼的威力。

  可惜的是,一般学校教礼节,大多是空讲一个道理,总说你们该怎么怎么做,不然我示范一下给你们看,三两分钟就讲完了,这种方式没法让学生去体验到有礼、无礼之间的差别。要加深这种亲身的体验,最重要的是课题必须贴近真正的生活,其次就是要重复地演练,练习与人互动的各种状况、各种难题、各种过不去的坎儿,用不同的方式演练,大家互换角色加深体会,最后小孩子会发现,哦,原来我过去的方式很不好,原来我可以这么做,原来这么做才是对的,才是比以前更好的方式,如此才能让小孩打从内心主动想要改变。

  礼的内涵就是表现对人的善意,而那善意就是让人觉得更加安全、更加放心、更加轻松、更受尊重。而要让人感受到这些,最主要的是自己要能表现出轻松的神态,而很多人可能很久不知道轻松是什么味道了,所以以礼待人时往往很拘逼,往往不轻松,就使这礼让人觉得很生硬、造作、无趣。所以说轻松是个大礼,轻松自然是礼的基础,你轻松不起来别人怎么轻松嘛,不轻松哪来的放心呢!因此,礼以什么为度,就是以让人觉得轻松、舒服、和善、安全、放心为度,和善、轻松、放心、因时制宜就是礼的基础所在。

  一个习礼的人让人感觉很明理,明理的人让人感觉很放心,每个父母都希望很放心地把责任交给小孩,让小孩当大人,但不知怎么的,就是觉得他拿不起来,总是对小孩有很多担心,放心不下,于是就对小孩设了很多规矩和限制。你做一个小孩,你怎么出门、怎么回家,才会让父母觉得对你很安心,这很重要,只要父母对你很放心,那你的好处可多了。好比为什么你十八岁,要跟父母借个车,他们总是死都不肯借,就是因为他们对你不放心啊,因为他们看过你开车,知道你毛毛躁躁地开,当然对你有很多不放心。你如果开车碰到红灯快到了,就提早刹车,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这就是开车的礼,你的父母看一次就知道你是个可以放心的小孩了,下次借车他很放心,哪有不借的道理,对不对?所以礼就是生活的态度,就是你值不值得信任的依据。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绝非虚言。

  一个懂礼的人,总是让人觉得很安心。好比你与某人约好见面时间,时间还没到你早就知道某人肯定迟到,这种人就失了约会的礼,也就是失了他的人格,失了人们对他的信任,让人觉得不可靠,任何需要慎重的事都不可能找他,失礼有这么严重。

——来自电子报第二百六十七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