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祥讲师
编者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恨不得连天上的星星月亮都摘来给孩子。为了孩子的教育,不少家庭举家迁徙,或在异地又重新购房。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否真的有利?“孟母三迁”追求的,又到底是什么呢?
“孟母三迁”为了什么?
选择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当然会对孩子有帮助。历史上最出名的“孟母三迁”,其实也只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学到一个好的态度而已。
因为像孟子这样聪明又有智慧的人,不论在哪里,他到了机缘相宜的时候都会去读书的,而且读什么都一读就通。
如果孩子不是那样的人才,父母要硬塞,塞出问题的也很多。
现在的学生跳楼自杀的,初中也有,高中也有。而且还有的人到美国好不容易读了博士,最后竟然沦落为流浪汉,整日痴痴呆呆的。
举个例子,古代美女“西施”,因为心脏抱恙,她只要心脏一动,就“哎哟、哎哟”很嗲地捧着自己的心,结果皇帝特别喜欢看她这个动作。另一位长得比较丑的女孩,觉得“西施”这个姿势很美,也效仿她的样子,没事就“哎哟、哎哟”地捧自己的心,大家看了就起鸡皮疙瘩。这个就是著名的“东施效颦”的故事。
当然,效颦的女孩不一定真名叫做“东施”,只是相对“西施”而言,大家这样叫她。所以不是那块料,就不要随便学。
但有一个东西,是到哪里都能用得通的,那就是“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态度——权变”。
我再举个例子,我们年轻的时候当兵是很苦很糙的,那时人不仅年轻,也傻愣愣的。当兵的人里面,坏人好人都有,老兵欺负菜鸟新兵也是常有的事。很多都成群结党,还有不少人三更半夜跑出去喝酒。
但奇怪的是,各家的孩子在历练了两年回来后,大家都发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不少,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也成熟了不少。
我们现在的父母,恨不得给孩子的都是安全的,他旁边每一个人都是很好的,不希望他承担一点点痛苦,也不愿他多付出一点点劳力。月亮能摘得到都想要摘给孩子。
结果搞了半天,孩子应对也不会,进退也不会,独立负担一点点的责任也承担不起来。我想这不是父母所乐意见到的。
我的想法是,家附近如果有三五所学校可以选择,就选一所相较之下,自己觉得还可以的。当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只是刚好在附近,就让孩子在家附近的这所学校读书。
读书的过程中,学校会有老师尽其所能去教,孩子也应尽其所能去学。因为学校的这些老师都是国家按照标准培养制度培养出来的。
孩子的生活态度取决于父母
至于孩子的生活态度,我觉得百分之八九十是要由父母自己教的。
比如当家人聚在一起,大家心情都很好的时候,父母可以跟孩子像朋友一样坐下来聊聊天,聊聊电视里的社会新闻、谈话节目里的一些光怪陆离的观念、或是很矛盾冲突的一些观念,聊聊看这些观念这样到底对不对?长远可不可行?
父母和孩子在聊这些观念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树立一个可长可久的价值观,以及磊落大方的待人态度。
现在的很多孩子做事扭扭捏捏,明明很简单就可以做得很好的事,我们却偏偏不重视,不指望他学这些。
当然,孩子到远处读书也有一个好处,可以锻炼他独立的人格。这种情况对于那种有一点内敛、害羞,有一点不太能够独立成长的孩子适用。
如果我要训练这种孩子的独立性,我可能就要更远地放飞。因为若是他越害羞,你反而越将他夹在你的羽翼之下,他就永远不会成长。
有的孩子,你说一,他已经讲到三了,这类孩子的反应很好,但是你叫他不能这样,他却偏偏非得这样,这样的孩子就需要父母用更多的亲情来导正。当然,你也就不用怕他以后没才干了。
学业不好的孩子出路在哪里?
我观察到我孩子的一个朋友,年纪轻轻的,在做销售业务。一段时间之后,大家一起聊天时就会问他:“你的业绩做得怎么样啦?做销售压力很大的。”他回答说:“我现在还在学习中,虽然业绩还不好,但是我觉得在这家公司可以得到很多历练。”
这个回答,真的很确实。你去卖汽车、卖房屋或者卖保险的公司呆上一年半载,你说话交流都会变得很顺溜。你看那些卖汽车的,待人接物都很有礼貌,这也是慢慢练习出来的。
可是这些礼貌,他的父亲怎么教也教不来,他的母亲怎么教也教不来,老师怎么教他也都没礼貌。但他去卖汽车时,他要穿衬衫、打领带,皮鞋也是亮晶晶的。客人一上门,他就要马上说“你好”,并将手伸出去递上一张名片,很优雅。
我们很多父母都希望把孩子训练成研究人员、科技人才。但这类顶尖的人,首先他自己要有那个头脑和天赋。
如果让”脸谱”的创办人扎克伯格去弹钢琴,那不是就浪费掉了吗?如果叫他去学物理研究,那也浪费了他,他就适合做他的事业。
“态度”才是成才的第一个法宝,这也是每一位家长应该教给自己和孩子一生的宝藏。
——本文来源:《幸福内心禅》第15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