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故事:“孝”的故事——堤萦上书

 

【原文】

  淳于少女,名曰缇萦。上书赎父,悲泣陈情。

  汉淳于缇萦,齐人,太仓令意之少女也。意有五女,无子。会坐法当刑,诏逮系长安。 临行,骂诸女曰:”生女不生男,缓急非有益。”缇萦闻而悲泣,随父至长安。上书,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罪,俾得自新。文帝悯其孝,诏除肉刑,意遂获免。

  秦定叟谓人家父母,生女不喜,只为”缓急非有益”五字。但生男未必有益,顾用情何如耳。若缇萦者,虽谓之有子可也,能存缇萦之心,则为缇萦不难。即不为缇萦,亦相去不远矣。

  【白话故事】

  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当皇帝的时候,一改父亲的风格,恭俭仁厚,以德化民,海内安宁,人民安足,开创了辉煌灿烂的”文景之治”。

  当时,西汉的齐国(在今山东淄博市),有一位复姓淳于,单名意的人,是齐王府的仓库主管,人们称他为”太仓令”。他有五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心中无限遗憾,毕竟在当时,没有儿子是件大事。据说淳于意会些医术,有人说他因此恃才傲物得罪了一些人,也有人说他为一户病入膏肓的富贵人家治病,但病人不久即逝,于是怪罪于他。一天,他被一纸诉状告到官府,说他贪污钱财。他因此锒铛入狱,他曾在朝为官,按当时的法令,要被押到京师长安执行肉刑。

  ”肉刑”是什么?当时肉刑有三种: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是非常残忍、令人痛苦的。更可怕的是无罪的亲属也会受到牵连。

  淳于意悲愤交加,更让他难受的是这人命关天的关键时刻,家里没有一个男丁,只有一堆女眷,手足无措,相拥而哭。淳于意被押往长安的日子临近了,可是他们家人却想不出解救的办法。淳于意已经心灰意冷,无奈地感叹:“唉,生你们五个女仔有什么用啊!只知道哭!紧要关头却没有男丁可以派上用场!”他的几位女儿听说父亲的这种想法,很是难过却非常无助。只有家中最小的只有十五岁的缇萦,闪现坚毅的目光。她很不服气:凭什么父亲认为我们女子无用呢?我一定要想办法,解救父亲!我要陪伴父亲去长安,一路上照顾他。事在人为,我一定能想出解救的办法!她坚决地把想法告诉了家人,尽管大家既惊讶又担心,但也没其他办法,只好同意让她跟着去了。

  临淄相距长安两千余里,缇萦轻装简行,一路上不辞劳苦照顾父亲,还积极跟押解人员打听情况。当她和父亲得知汉文帝为人比较仁厚,作风俭朴,重视民意,准许百姓有冤情直接奏章申诉时,父女俩仿佛在绝望中见到了一丝希望。

  来到举目无亲的长安城后,淳于意马上被羁押入狱。缇萦孤身一人,感觉非常无助。可是,她要营救父亲的信念,帮她克服了巨大的恐惧。她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托人写了一份奏章,鼓起勇气,敲响了皇宫外设置的“路鼓”。守卫见她一个小姑娘,居然敢来敲鼓申诉,又好奇,又佩服。奏章竟然真的送到了汉文帝手中。汉文帝听说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呈递的奏章,也非常关心。奏章上写到:“我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为官清廉,为人耿直,得罪了一些人,因过失入狱,被判有罪,押解到京师接受肉刑。我知道他犯了错,应该受到处罚,但如同其他受肉刑的人一样,他如果失去了手足,就失去了悔过自新的能力。我皇慈悲,是否可按罪行轻重分级处罚,让人有能力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为了替父赎罪,我情愿给官府做奴婢,希望求得让父亲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读了这个奏章,陷入了沉思。他觉得这个小姑娘说得有道理,也被缇萦的孝心深深触动。他听说过舜帝在位的时候,若有人犯罪,便在他的衣服上做记号,或让犯人穿戴与众不同的服饰,以此作为对他们的惩罚和羞辱。惩罚虽不重,可百姓却没有再去犯法的,这是多么高明的治国手段啊!汉朝当今的法律设置了三种残忍的肉刑,即黥刑、劓刑和刖刑,但作奸犯科的行为却屡有发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我的德行不足以服人吗?若不对百姓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使他们走向犯罪。《诗经》上说:道德修养很高的君子,如同百姓的父母一般。现在有人触犯了法律,尚未对他们进行教育,就施以肉刑,即使有人想改恶从善,却也没有机会了。

  于是,文帝便给御史大夫下了一道诏书,要他修订有关律法,废除所有罪犯的肉刑,改为打板子。

  缇萦为一介女子,年仅十五岁,却敢于在父亲遇到危难时挺身而出,不畏艰辛,陪护父亲,积极寻找救助的办法,最终上书感动汉文帝废除了肉刑。她的这一孝行不仅救出了父亲,也帮助百姓免除了肉刑之苦。这份孝心与智勇双全的精神不令人敬佩吗?试问即使是男子,有几位能有她这样的勇气?汉文帝仁德爱民,听取了缇萦的建议,成就了这样的美谈。

  后世有人感叹为人父母都不喜欢生女儿,认为女儿在紧要危急的时刻派不上用场。可是生了儿子也未必有益啊。若孩子能像缇萦一样,就如同有了儿子一般。只要孩子能存缇萦这样的心意,则不难有缇萦的行为。即便没有做出与缇萦相仿的行动,也不会相差太远。

  淳于缇萦这位小姑娘,不但是中国孝道的典范,而且推动了当时刑律的进步,在中国刑律发展史上,她也是做了不小的贡献呢。

  (改编自蔡振坤先生编著的《德育课本》第二集“孝”篇—-堤萦上书)

——来自电子报第二百八十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