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故事:“悌”的故事——郑徐二难

  【原文】

  妙安妙圆,共忘形迹。奉姑乳儿,各无私积。

  唐张孟仁妻郑妙安,仲义妻徐妙圆,皆敦义睦。徐富郑贫,各忘形迹,从不以事介嫌。恒一室纺织,有所馈,俱纳于姑,不私为己有。郑归宁,徐乳其子。徐归宁,郑亦如之,不问孰为己子,子亦不辨孰为己母。家猫为人窃去,犬哺其儿。人谓和气所感,上表其门曰二难。

  郭燮熙谓凡有所馈,俱纳于姑,孝也。惟孝顺,故和睦。况兄若弟以仁义名,宁有不由仁义行哉。语云:“和气致祥。彼二妙既如一体,宜乎猫犬胥感于和气,而犬母为哺猫儿焉。表为二难,是真难能也已。

  【白话故事】

  在唐朝有一户姓张的两兄弟,哥哥张孟仁娶了一位妻子叫郑妙安,弟弟张仲义娶的妻子叫徐妙圆。两位太太的娘家家境不太相同,徐妙圆的娘家较为富裕,而郑妙安的娘家是贫穷人家,但是她们并没有因为娘家的贫富差距而心生距离,有意疏远对方。

  自从她们嫁入张家后,相处得就像亲姐妹一样,常常在同一间房中劳动,纺纱织布,一边工作一边闲话家常,说贴心话。有的时候,自己做了或者得到了好吃的,都会主动送到婆婆那里去和大家一起分享。从不会计较谁送得多,或谁送的东西更贵重。她们都没有想到要把好的东西留着自己吃,而是第一时间想着和大家一起分享,就是做到“己所欲,施于人”。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郑妙安和徐妙圆都生下孩子。因为两人的孩子出生时间相近,所以她们常常相互帮对方喂养和照顾孩子。比如郑妙安若有事回娘家去了,徐妙圆就会代替郑妙安给孩子喂奶,照顾孩子的起住坐卧,而徐妙圆若回娘家去,郑妙安也同样帮替徐妙圆给孩子喂奶,细致地照看她的孩子。大家不分哪一个是自己亲生的儿子,总是一样看待。日子长了,连孩子也不太能分清哪一个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了。由此可见,她们对待对方的孩子都是视如己出。

  有一天,家里养的猫,生了几只小猫。没想到猫妈妈被人家偷去了,剩下几只刚刚出生的小猫嗷嗷待哺。大家都在为小猫发愁时,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家里看门的狗,主动把几只小猫放到自己的窝里,亲自喂养小猫。这只母狗把小猫当自己的小狗一样照顾,街坊乡亲看到这样的情形都啧啧称奇、赞叹不已。

  大家都觉得狗妈妈会有这样的举动,是受到郑妙安和徐妙圆两个人的友爱和气所感化的。后来当地的官员把这件事上报给皇帝,皇帝听完了来龙去脉后,也为这一对妯娌之间的孝悌之情赞叹不已。为了使她们礼让友爱、相互扶持的精神广为人知,鼓励大家效仿,皇帝就写了“二难”两个字作为表彰,赐给了张家。张家把这个牌匾挂在门前,来参观的乡亲络绎不绝。这样一来郑妙安和徐妙圆之间的孝悌友爱的事迹传播开了。

  郭燮熙曾评论说:两位媳妇凡得到礼物或好东西都会尽数交给婆婆,是孝道的体现。因为媳妇孝顺,所以家庭和睦。这家的兄弟二人名字里有仁义二字,怎么会不按仁义作为呢。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里曾有一句“和气致祥”,意思是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妯娌俩和睦如一体,猫狗也受到了这种氛围的影响,所以发生了母犬哺育猫崽的奇事。皇帝赐“二难”二字,是为了表彰这件真的很难做到的事。

  一人行之成模范,众人行之成风气。在一个小家落实好孝悌的伦理规范,不仅仅会让自己的家人受益,同时也能给更多人传递相亲相爱的和谐之美。

  勿以善小而不为,每一个小小的善,最终会汇聚成美好和谐的能量,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好。

  (改编自蔡振绅先生编著的《德育课本》第二集第四册悌篇《郑徐二难》)

——来自电子报第二百八十八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