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的精髓(下)——龙场一悟格心物
王阳明经历坎坷人生,终于龙场一悟,这位集文学家、军事家、哲学家、修行人于一身,精通“儒释道”三教的伟大人物,究竟了悟了什么呢? 什么才是“知行合一”的真意?一起来了解并学习一个“心地光明”的人生
王阳明经历坎坷人生,终于龙场一悟,这位集文学家、军事家、哲学家、修行人于一身,精通“儒释道”三教的伟大人物,究竟了悟了什么呢? 什么才是“知行合一”的真意?一起来了解并学习一个“心地光明”的人生
一般我们所举的公案都是佛家或者道家的,儒家的部分比较少。而今天公案的主人公正是儒家的王阳明。习近平主席曾多次提及王阳明并把他的“心学”推崇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那他的“心学”是自成一派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开悟经历吧~
“同理心”的概念在头脑中容易明白,行动要做的时候却有点难。不是不够就是过之。反复思量揣摩,练习升起中正不偏的同理心。
上期讲到君子无忧,因为君子坦荡荡,虽壮志未成也能乐其意。在顺境下说这些固然容易,可当时提问的前提是孔夫子他们被官兵围困,断粮七天的情况下,亦能无忧,这种境界才是凡夫所望尘莫及的吧。本期为本篇故事的结局,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圣人们成佛做祖时,会有成就感吗?大德们传道授业,是不是为了实现自我的成就感呢?人们通常想通过事情的成功来获得成就感,那么,看看在圣人眼中,究竟如何看待。
老婆与妈妈同时落水,假设只能救一个的情况下,先救谁?这道假设的题,常常愁坏了众多的男性朋友,也郁闷坏了众多的女性朋友。这只是一个假设的问题,我们是要借助它来学习的,因此看完后,大家要更加打开心胸,从理性的角度思考圣贤的教诲,举一反三,就能收获更多处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