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祥讲师
编者按: 接着上一期,我们继续来看怎样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
1
如果说,我今天真的有困难,朋友给我帮忙,这样算不算占别人便宜呢?重点在于你有没有一颗回报的心。古人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们受人家一点恩情,当然要铭感于心,一有机会我们就做出回报。
譬如说有一天你的车在路旁爆胎了,其他车都匆匆开过,就有那么一部车停下来,有人愿意下来,关怀你是否需要帮忙。他宁愿耽误自己的时间,来帮你一把,好像是吃亏了,但其实他是做一件好事情。你说,以后可能没机会再碰到这个善良的陌生人,怎么回馈给他?
那我们继续把这份关心的善意传递下去,回报给其他社会人士不就得了吗?比如哪天看到石头掉在路上,明明会阻碍交通,你经过就把它捡到路旁去,就是对社会的一种关心,这算吃亏吗?说不定也是救了你自己。
回过头来说,我们教小孩子不要占人家便宜。除非万不得已,我们不能一直接受别人无条件的帮助。如果你暂时有困难,接受人家帮忙可以,但你日后要泉涌以报,一定要放在心上。
2
如果有一天,我跟小孩去看电影,我的小孩跟我说:“爸爸,我们各付各的吧”。我也不会难过,因为他的零用钱是我给的,而且给的时候就告诉他这个钱由他做主,他可以自主支配钱财。
我会说:“哦,那很好呀,你已经对理财有自主的能力,你不想依靠别人,我觉得这个精神可以嘉许。”如果有一天,他可以自己赚钱,经济已经独立,带爸爸去看电影,却跟爸爸说:“爸爸,我们各付各的。”那我就会伤心了,那时候我会跟他讲说:“没关系,不如我帮你付吧。”
既然是父子,越亲密的关系越不必分隔得如此清楚。我们要引导孩子,对于自己的家人,只要力有所能,我们为他负担,愿意为他付出,这是完全不求回报的;要让他们从内心里,对于给他帮助的人,尤其是像长辈、父母、朋友,要有回报回馈的心,点点滴滴记在心头。
3
如果一时不容易建立,我们可以建立他回馈社会的心,对社会苦难中的人有一种仁爱的心。这个帮助纯粹是对于人类、对于同胞的一种大爱,而不是说我帮助他有多少功德,或者我帮助他来代表我是一个善良的人。
如果这个回报的心建立起来,孩子也渐渐学会感恩。在他没有能力的时候,他怕你多花钱,然后你给他的零用钱他愿意拿一半出来付电影票的钱,这不也是很值得嘉许吗?然后我们可以表达说:没关系的,这个零用钱你放着,花在更多有意义的地方,爸爸妈妈也会很高兴,今天看电影我请客。
这个才是亲情,就是父子有亲,母子有亲,家人在一起的时候,那一份亲情、互相关怀,愿意为对方承担的温暖感觉。
4
我们教孩子,当他小的时候,他愿意用他的零用钱承担自己的开销,我们要肯定他。当他长大,教育还要继续。
如果你是行有余力的人,你没有为家里的人做点事,你没有为社会做点事,那这个德性并不圆满、不高尚;要了解人跟人之间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彼此关心,是一种只要我力有所能,我就愿意付出,我愿意去为对方承担。
当小孩出社会工作,每次寄一定比例的生活费,回馈到家里,其实也是父母为孩子的设想。如果不需要花这些钱,家长可以帮忙存起来,慢慢累积到一个相当数量,说不定改天他创业时就是第一笔资金,买房时就是第一笔贷款,对不对?总之,教育小孩心怀感恩,告诉他也是家庭的一份子,要为家庭尽上一份力,我们共同的努力,才会让这个家越来越好。
当然,不必为此造成小孩太大的负担,本来都是出于爱小孩的心,不是要跟他划清界线的感觉。万一他说,我已经很努力,但有些事实在能力不及,那就让家人来帮忙付,我们也应该心怀感恩地默许,为什么?
因为这是亲情之间的温暖,不造成别人的负担,不表示不能够让家人负担,家人如果对你都不负担,那谁帮你负担?
就像我们出国,碰到什么灾难,回不了国,外交部就要帮我们承担。就会有这样的大家长跳出来,我们心里应该觉得很温暖,应该很开心、很放心地把我们的安全交给他,让他来承担,不是这样吗?
——本文来源:《 幸福内心禅》第31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