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什么时候说话不算数

  【孔子什么时候说话不算数经典引述】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摘自《道德经》不积章第八十一

  【故事来源】

  孔子适卫,路出于蒲,会公叔氏以蒲叛卫而止之。孔子弟子有公良儒者,为人贤长,有勇力,以私车五乘从夫子行,喟然曰:“昔吾从夫子遇难于匡,又伐树于宋,今遇困于此,命也夫!与其见夫子仍遇于难,宁我斗死。”挺剑而合众,将与之战。蒲人惧,曰:“苟无适卫,吾则出子。”以盟孔子,而出之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乎?”孔子曰:“要我以盟,非义也。”

——《孔子家语 · 困誓》

  【张讲师讲解】

  孔子到卫国去,到了蒲这个地方,他要到蒲会公叔氏,公叔氏想要阻止孔子到卫国,就把他给围住了。

  孔子有个弟子叫公良儒,公良儒这个人,为人贤长,也是练武的练家子。他看孔子周游列国,心生仰慕,也有点勇力有点钱,用自己五辆私人的车,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讲学问,并且保护他。

  此时公良儒叹惜说:“在匡被围起来,桓魋想要害孔子。在孔子师徒讲学、学习礼仪的树下,有人追杀,找不到孔子把树都给砍了。你看,在这里又碰到一群人要杀孔子。这个孔子,我跟随他到哪里都要被杀,我到哪里都得保护他,遇困于此,难道真是命吗?我看已经遇过这么多的苦难了,这么多危机,是不是难免一死啊?拼了吧!与其让孔夫子遇难,干脆我战死算了。”

  于是就拿着剑将五车的人马集合起来,准备赴汤蹈火,抛头颅洒热血地去保护夫子!(如果我们有一个德性非常高的师父在,我们也是会这样子做啊。)

  蒲人看到他要迎战了,反而怕了。就说其实我们可以不战,我们的目的就是你不要到卫国,如果你可以答应不去卫国,那我就让你们安全离开,但是你要跟我们定个盟约,保证你不到卫国。孔子说:“好啊好啊。”大家就订约了。

  可是,孔子一出东门,就跑去卫国了。

  子贡说:“师父,你不是一生讲求信吗?我们已经答应人家,我们可以毁约吗?”

  孔子说:“他胁迫我立这个盟的,他用武力围着我才立盟的。不执行,走走走,往卫国去,我们要让大家知道,不义的事是不能执行的。”

  各位,不义的盟可以执行吗?不能执行。不义的盟可以执行就是等于赞成不义的事情!当然,他一走那一些蒲人会不会说:“啊!这是什么读书人,根本就不讲信用。”对不对?那当然是会的。但是千秋万世的义是比较重要,一时的口水战有什么好坚持的。

  这就是为什么《孟子》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因为不义之盟不必信。”

  由此可见,古人虽重这个“信”字,亦不执着于“信”,只是为了渡化众生,因材施教。

——整理自张庆祥讲解《道德经》第135集

 

——来自电子报第三百四十七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