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弈
美好的机缘
对于黄庭禅,我满怀期盼和憧憬。看到德芬的推荐后,真切的希望之火更是熊熊燃烧起来。终于,有幸得到黄庭禅在北京开办的机缘,就迫不及待地来参加了。
我在整个课堂上是相对平静的,黄庭的感受也是细微不甚明显的。但离开课堂的今天,我却几乎找不到词汇精准地概括我的感受。
也许之前是我抱着很高的期待而过于紧张和执着,加上压抑情绪多年的积习和身体能量萎靡的原因,感觉黄庭的位置不是很清晰和明显。但我心里不是太着急,我相信只要我愿意在接下来的人生旅程中去体验,黄庭会让我慢慢体味个真真切切。
神奇的禅坐
虽然以前学过一阵子需要跪坐的日本茶道,但是课堂上前2次静心打坐对我来说依然是酷刑,在强忍、躁动和通过检视黄庭而得到的瞬息宁静之间,身心经历了2次小小的蜕变历程,初尝”尽管来的”的甘味。这些切身的体验,让我明白之前的人生积习的忍耐和挺住(而且大多时候完全挺不住)之外,还有一条”道”。这真是黄庭禅真功夫的威力,这种感受深深地印刻到我的身体里面了。第三天50分钟的打坐,右腿酸麻的感觉强烈,虽然我依然无法欣然接受,有很多挣扎,但是已经内观的静心程度已经进步多了。神奇的是打坐结束后,反而是最酸麻苦痛的那只腿竟然感觉到轻松畅然,一点儿也没有伸不开的感觉,这让我大大吃惊:原来真的做到尽管来的时候,那些貌似狰狞的考验烦愁竟然都”气化了”。这些体验,都让我体会出每一个苦痛烦愁都是一张张考卷,如果我有幸明白它的真意,欣然接受,它将赐予我无比宝贵的生命礼物。而之前我好怕,恐惧人生那些不顺利的境遇和情绪的翻滚,因而从童年时代就已祈祷希望有一层石头壳子把心包裹起来,不再去体验那些痛。而现在,我开始认真准备去迎接生命中各种鲜活体验了。
御风而行的畅快
小小的禅修场地,近80人无序的疾走和乱跑,而且还有一半人蒙着眼睛,任谁想象都会担心安全问题。但是神奇的是竟然几乎每个人还都体会到了黄庭打开后的那份欣然、信任和畅快。我想有很多人去蹦极、去坐过山车,去探险,不外乎就是为了追求这种类似体验和快感吧。而找到黄庭,打开它,竟在一个局促的小小空间,在看似寻常的活动中,就能体会到这么难得的感觉。以往外求的种种努力真是太辛苦和愚钝了。
站桩的热力
体验了一丝禅坐的真味后,开始对站桩其实抱着欢迎和期待的态度。但是看了老师的示范姿势,心里还是不由得喊了声:”妈呀”。果然接下来考验来了,几次难受到几乎放弃,刚想习惯地咬牙时,老师的引导救了我,通过微调身体和按老师引导闯过前两次难关之后,腿开始不断地微抖,但身上的感觉畅快起来,汗水滴滴答答地往下流淌。接下来的所谓 “坚持”真的没有那么难了,当老师宣布还有3分钟时,心里竟然有些留恋,希望再被考验得久一点。
这就是黄庭禅啊!直到最后一天的课程,还都密密实实地安排了那么多生命的礼物,惊喜连连。慈悲的全心奉献。感恩。
句句天机
追随国学,是当今的热潮。作为中国人,我对国学的憧憬由来已久,但是困于自己古文底子浅薄和懒惰,一直没有真正进入。古往今来,华夏子孙体会到生命本质以及参透圣贤经典真味人的肯定存在。可是我觉得能生活在这个时空,有机缘参加黄庭禅,听到张讲师这样无私奉献的、用着幽默不拘的语言、通俗易懂的中华禅学,是如此幸运。张讲师的每句话虽然都内涵深邃,怀着大爱和慈悲,却又大凡至简,句句都能和生命的本质相连,和日常的生活相联,只要用心体会即刻就能在生活里体验应用起来。
常听到”天机不可泄露”这句话,但是我能感觉张讲师的著述讲得”句句天机”。我内心无比敬佩张讲师对精深博大的古圣先贤经典的融会贯通。但更让我感动的还是看到他为普及黄庭禅学的宏愿,事必躬亲,一砖一瓦地亲自设计,带领志工们亲自为中岭山禅院辛劳工作的身影。讲师带着草帽,烈日下登高爬梯,事必亲躬的感召力,非常震撼人心。这样建立起来的与生命本质共生和谐的灵修宝地,它的美是自然的,它的灵力也是自然的。
这次我们禅修的地点,虽然出于惠及大众的初衷,没有选择通常心灵修行常走的所谓高端极致路线,无论是饭店的房间还是课堂都比较简朴。但这又是何其宝贵,我仿佛觉得我的房间里面都充满灵气,感悟生命本性的机会无处不在,讲师的慈悲和关怀无处不在。
我上过一些心灵成长的课程,我隐约能体会到主课老师巨大的能量付出。当临别拥抱瑞穗姐时,很惊讶她瘦小的身体里哪来的那么巨大的能量。课堂上张讲师的讲学和视频,恐怕她和其他助教都看过无数遍了,可还是初听一样的专注。课堂上的引导,那么充满了热力和感染力,她对于黄庭禅学全心的爱和普及黄庭禅的诚挚,让我感佩。另外两位从珠海来的助教,以他们的衣着和眼神,以他们榜样的力量,传递着对黄庭禅的真挚的爱和普及黄庭禅的热忱。还有我的小队辅,用她的包容、鼓励和坦诚的分享,加深了我对于黄庭禅的亲近感和坚持下去的信心。
对于张讲师,对于为促成这次机缘所有的人们,全身心地感谢和感恩。
感谢您们奉献出的这场精彩绝伦的心灵修行盛宴。
声明:
本文为黄庭禅学员练习中的体会分享,过往的心得并不能代表本人修行程度的高低。分享仅为与大家共勉,一同学习进步。
——来自电子报第三十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