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祥讲师
编者按:上一篇我们了解到国学真正的内涵是教做事有体有用,办事怎样切中大小先后的节度,看事怎样把细的看得微小,而大的看得长远。这就是国学的精髓——权变。怎么做呢?请看本篇详解~
权变的智慧,大小先后
一般学“国学”的人有一个特质,就是好像一辈子唯唯诺诺。难怪大家就对“国学”有了误解--学国学会变呆。
我们举个例子,诸葛亮是大儒者,王阳明也是个大儒者。他们和呆板没有半点关系。
诸葛亮当军师的时候,见面先礼后兵。先行个礼,来把道理讲一讲:我们两军为什么要对阵,为什么我不服从你,我要攻打你的原因是什么。讲完了不听,该打仗就打仗吧。
王阳明也是一个大将军,日本人都拜服他,都还这样讲“一生只服王阳明”。他是一个大儒者,他跟劫寇该谈就谈,该打就打,该卑就卑,该亢就亢。
其实国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权变”,“权变”要把它讲清楚,孩子就会用,会用就不会说被教呆了。
有这样一种误会,好像有德性的人,有品格的人,讲话都要很小声,动作都要很慢条斯理,不能生气,不能用强硬的手段,不能激烈。
基本上是可以这样,这个可以当作与人相处的基本礼节。但至于什么时候应该高昂起来,该高昂的时候就要高昂。
譬如我们唱个歌,唱到该高昂的时候要高昂,不能很斯文地高昂,斯文地高昂你怎么高昂,对不对?
面对我们的父母,恩情莫大的人,他骂我们两句,我们就赶快谦卑下来,说话小声。待会要跟父母讲道理的时候,我们也是要语气非常鲜明地跟他开始论述,对不对?
不是卑懦到底,该要立起我们品格的时候,明明知道是父母错了,我们也要义正辞严的。义正辞严之后我们还要跟他道歉,就是能屈能伸,能进能退,可卑可亢了,这个人就活起来了。
以大小先后为主干,这个事情大体上应该怎么做,谁大谁小,虽然两难,但我们取大舍小,就是君子了。
行完礼之后,身子就要挺起来。学生见到老师行完礼之后,你的腰不能一直弯着,你就要直起来,侃侃而谈。行礼已经行完了,卑卑懦懦做什么,两个人就侃侃而谈就好了。
我见到我叔叔,我去给他行礼,行完礼之后,谈起事情就侃侃而谈,怎么还能够每一句话都卑卑懦懦的姿态。所以这个是我们要示范的,要在生活细节里面教的权变。
有读者问到:小孩到底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学习比较好?我觉得做父母的人,一定要掌握清楚你的目的在哪里。
不要把现有的体制批评得体无完肤,对大多数来讲,就算今天让你当教育部长,坦白讲,你能够端出来的菜,说不定也只是这样而已。
你也不可能把每一堂课都变得多彩多姿。坦白地讲,这些青涩的小孩需要的也不再是那么多彩多姿。对大多数人或太躁动的人而言,能够有一个框架框住,能够消耗掉他一点时间,学习一点基本的东西,其实也是一个贡献了。
——本文来源《幸福内心禅》第18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