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星星
接触黄庭禅三年多的时间,时而精进,时而怠惰,一直处于螺旋缓慢前进的状态,虽然讲师在初阶课程中已经把所有的精华倾囊相授,在生活的应用当中还是屡屡遭遇瓶颈,“对黄庭一波波气血观察不清”、“就算观察到也还是被牢牢捆绑”。怀着几分好奇、几分探究的心情,决定上山。初次见到讲师时,讲师说了一声:“吃饭了”。在座位上坐下开始用餐,整个中庭都能听到他铿锵有力的声音,脸晒得黝黑,十分朴素,不苟言笑又有庄严意味。
讲师安排的是修竹林,最近正是竹笋成熟季节,竹子修理好了,方便挖竹笋。二话不说,讲师拿着镰刀跟我们边讲边做示范,讲刀该怎么使用,大的竹子细枝末节比人高的砍掉,小的竹子统统砍掉,修剪掉的竹子杂草要放在不妨碍人的地方……几分钟的时间,便上了生动的第一课。生活中的确就是这样,很多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事情,占用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资源,要是不果断砍掉,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如何能全力以赴、全心全意地做好,精力、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呢。
此后的几天,叠衣服、摘菜、割草……每一项要求的效率都超出我的预期,并没有哪个活儿会更容易或舒服些,每次我都对“收工了”的喊声充满期待。山上的素食饭菜,真素得找不到蛋渣渣,吃起来却格外香,每次吃完才会想起来要吃七成饱。每个上午都是累到晒到心中各种不情愿冒出来,每个下午干完活都是再也没力气,就想好好洗澡、静坐、回小木屋睡觉。学习的心法、讲师讲的话(耕种就是率性,就是在实践天地间的真理啊,人法地啊,地法天……)不是都明白了吗?怎么统统都用不上,还没下山就打回原形,都还给讲师了,脑海里只有四个字:我想回家。本以为浪漫的小木屋,正逢夏日雨季潮湿,蚊子小虫格外多,闭上眼睛,满眼都是杂草、蚂蚁、蚂蚱、蜘蛛……要是在家里身体不适,得舒服地躺在沙发上,听着音乐,喝着茶,喂养自己的难受。
又是硬着头皮跟讲师上工的一天,先是割草,收拾杂草。“你是在插花吗?割草要深入到草里面去!”耳边响起了讲师的声音,讲师的确是个合格的“监工”,相隔几百米的距离,都知道我在犹豫。“斩草要除根,蕨类的不用费很大力气,粗一些的45度砍下去,很有韧性的是中草药,先留着。从边上开始砍,倒下来不会压到下面的,大刀阔斧地过一遍,再细细地整理。”讲师直接三步两步跨上来指导做示范。“哦”,这一来有了大小先后的方法,一个早上我就整理了一大片。
下午安排协助同修碎草,讲师又讲到如何更好地使用割草机,不要让它吃太多卡住,也不能吃太少,尽量薄一些,不要让机器空跑等等。“尽物之性”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吧。跟讲师配合碎草,“把下面的草递过来,上面的,少一点,快一点,把脚底下的收拾干净,把路上的草清理一下……”真是让我团团转,不过一会儿就把眼前一摞草碎完了。我心里刚刚骄傲了一小下,讲师好像看出了我的小心思,最后收工前的半小时,安排所有上工的志工都在砍草抱草,全山上的草一摞摞地堆在眼前,我心里变得堵堵的,觉得这下今天是碎不完了。这时,讲师又叫了一位志工帮忙递草,一会会的功夫,没想到高高的一摞草就被我们碎完了,那一刻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满足。平日好汉坡我都是爬不动的,那天竟然能跑着上去。你要是品尝过那个滋味,就再也不会忘记。自那之后,突然明白了讲师一直在讲的,什么叫做逆着习性做事,就是在那个你最不想坚持、最难过的时候,再坚持一下下,专注在事上,完全地放松,不去对抗疼痛,不去分辨好恶,就能有收获,很大的收获。似乎之前的时间都是漫长的铺垫,站桩如此,静坐如此,之后的件件事情如此。于是,我像得到了一个大礼包,之后一天碎草8小时,腰弯无数次,手的使用频率更不用讲,每次累到要放弃的时候,感觉一下全身放松,丹田用力。每天晚上不忘记把白天启动的能量,当宝贵的银子一样存起来。每一次静坐就像是“存钱”,第二天又精神焕发,前一天的疼痛都已缓解,自己都难想象。
(未完待续)
声明:
本文为黄庭禅学员练习中的体会分享,过往的心得并不能代表本人修行程度的高低。分享仅为与大家共勉,一同学习进步。
——来自电子报第二百四十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