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祥讲师
编者按:成长没有捷径,不守规矩犯了错,就应该承担相应的后果。让我们继续看“懂规矩”的重要性!
1
现在的教育有一个迷失,就是孩子犯错后,我们总认为要给他无限的爱,所以就原谅他,不给他一点惩罚。我们打着“孩子还小、不懂事”的借口,他得罪了人,我们就帮他道歉;他打破了碗,我们就帮他清扫;他衣服不收,我们就帮他收拾……
孩子在家中完全没有压力和改正的空间。这其实是家长的懒惰心理,得过且过,自己做比较快,教孩子做很耗时,但这些却是必须要教的。
当孩子不守规矩、犯了错时,我们一定要跟他讲清楚,做错了事就会有后果,必须要承担起那份责任和后果。
让孩子明白道理,知道长大之后每件事的后果都需要自己承担,因为有些后果,家长是没办法替他受的,这样才叫做:不输在起跑线。在起跑点就把规矩定好,而不是让他觉得自己无论闯了什么祸,父母都会承担。
比如,有的青少年喜欢飙车,但飙车不是每次都幸运,它所带来的后果,轻一点是跌倒、破皮,重一点可能会摔断骨头,这个后果家长没办法替他承担;游泳不注意安全,后果就更不会有人去帮他承担。
“后果”,就是做错了事情,自然会产生的结果,然后,你必须通过行动来弥补。所以,我们在给小孩子立规矩的时候,自己要先做到,也要去坚持。
2
在《无规矩,不自由:美国幼儿园这样教育“熊孩子”》文章里,张丽倩老师也举了一些例子。
譬如,吃饭时间到了,有的孩子不肯吃饭,父母劝说一两次就够了,过了饭点,收拾掉碗盘,没有食物吃了。
有人会说:“哎呀,我的宝贝会挨饿。”但这就是后果,虽然他现在还小,但要让他知道,他不是小皇帝。
现在的小孩子不知道饥饿感,只有尝到了饥饿感,他才会珍惜食物。尝到了一点痛苦后,才知道要归正、感恩。医学研究也证明,人在饿的时候,是免疫力激发最旺盛的时候,所以适当的饿一下,会让免疫力系统变得强壮。
现在很多家长都吃过苦,却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可正是因为以前吃过苦,才会形成现在比较健全的人格。
无论现在是穷是富,要让小孩子去吃苦,让他知道穷人是怎么生活的、挨饿是怎样的感受。
再比如:小组分享的时候,小孩子如果乱插话,不尊重别人的发言权,那就必须离开小组,这就是后果。现在台湾的很多小孩没有规矩,会乱插话,想讲什么就讲,想举手就举,一直要抢发言权。欧美的小孩不这样,他们举手后,通常都静静地等待,轮到自己后才开始发言。
比如:书本撕坏了的后果又是什么呢?把书本粘回去。虽然我们知道小孩子粘不好,但是再怎么不好,都让他自己去粘,再怎么麻烦都要让他自己去承担。
粘完后不要说“你好棒,粘得真好”之类的话,我们要告诉他的是,自己做错事的后果自己要去承担。
3
立下来的规矩,就必须要遵守。张丽倩老师观察到,美国老师在要求小孩子承担后果的时候,极少用很严厉怒骂、吼叫的方式,而是音量适中、语气正常,但是态度却异常坚决。
当孩子做错了事,家长的态度就要严肃,不能再温柔,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事情异于常态,不能太放肆。
如果家长还是一昧地用讨好的方式,还要顾虑他的心情,就会让孩子觉得根本毫无关系。我们不能给他造成这种错觉,让他觉得自己是小皇帝。
做错事情,应该让他有一点点被震慑的感觉,这种界限要让孩子非常明确。平时的常态是疼爱,但做错事后我们的态度要很坚决、严肃,要让他承担后果,不能因为哭闹而妥协。
玩具没有摆好,就自己去摆好;吃饭时间过了,就饿一顿,不要以他太小、不懂事为借口,就一语带过。
在家里,我们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坐下来开个会,立一些规矩。大家畅所欲言,孩子不喜欢爸爸妈妈的哪些方面,大人不希望孩子养成哪些不良习惯,大家一起立规矩,共同遵守,不遵守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我们对“规矩”这两个字一定要有相当的认识,不可一昧地认为规矩会破坏小孩子的创造力。
——本文来源:《幸福内心禅》第332集
规矩会妨碍孩子的自由吗?(一) | “规矩与自由”系列01
规矩会妨碍孩子的自由吗?(二)| “规矩与自由”系列02
从小懂规矩,长大就能尊重别人! | “规矩与自由”系列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