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委屈被光芒照见

作者:曾瑾

       最近听到《忠经》广为国章:明主之为国也,任于正,去于邪;邪则不忠,忠则必正。张讲师讲解说:“一个贤明的君主治理国家第一要务,必定要懂得任用公正无私的君子,退除奸邪的小人。气度开阔的君子可以做得了事情,可以指正他的缺点,知道错误会改进,不会迁怒于人。一个充满私心邪念的人必然不会忠心,一个忠心耿耿的人必定是无私公正的。正邪怎么分?看他平时处事是公还是私。公不公正怎么看?看他受伤的时候、委屈的时候。当他接受不公平待遇的时候,看他的心中还有没有为大体设想。如果有一点委屈就唠唠叨叨,那也不行的。虽然整天都在努力做他职守上的事,可是不公的心在某些地方看得到。”

       听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在书院行禅时候的一件事。一天上午,被安排和另一位同修一起去北苑采“过猫”(一种野菜)。书院志工交代我们:嫩芽和很嫩的叶片都是餐桌上的美味,都可以采,大叶片的尖端如果比较嫩的话也可以采。

       雨后的山坡生机盎然,满山的“过猫”争先恐后地发出嫩嫩的小芽,刚刚舒展开的叶片在微风中摇曳。一个上午,我们就采满了一大筐,满载而归。书院的志工一边过秤,一边检查我们采回来的叶片,从筐里拿出一片大叶子,对着我说:“这个叶子就太老了,不能吃。这样的叶子就不要采了。”刹那间,我的黄庭里一股气血冲了上来,习性让我条件反射般地辩解:“我采的都是嫩尖啊!”内心的言是那么清晰:这样的大叶子不是我采的,为什么只对着我说,就这样认定是我采的了?

       《忠经》的这一章,重重地打在了我的黄庭上,羞愧感袭上心头!我们常常说,我可以吃苦,但不能受委屈,并以此作为道德和行为的标杆。当有一点点被误会的地方,就一定要辩清楚。听了讲师的讲解后,才明白这实在不是君子行仪!书院志工告诉我,这样的叶子不可以采,是从大局出发。因为卖给顾客的野菜要货真价实,不能坏了书院的信誉。而我在那个当下,却只计较自己的荣辱得失,只关心自己有没有受委屈。当时最应该做的,是赶紧检查那一筐里还有没有其他不符合要求的叶子,赶紧把它们挑拣出来,而不是一味辩解。回想当时内心的感觉,黄庭里隐隐有个卡存在,应该是良知在报警,这样做不对,但强大的习性却牵着我走上了“小人”的那条路。

       听到《忠经》的这一段,才清晰地知道自己卡在了哪里。书院志工只是提醒了我一下,既没让我受伤,也没对我不公平待遇,我自己就觉得委屈,满腹牢骚了。之前我总是认为自己自尊心太强,现在才明白是荣辱得失心太强!想要做一个气度开阔的君子,不把自己这个习性改掉可不行!习性虽然强大,但经典的光芒指引我找到了正确的方向,立下这个志:不管是怎样的气血,我都会勇敢地迎向它,努力去练习,直至不再被它捆绑!

声明:

  本文为黄庭禅学员练习中的体会分享,过往的心得并不能代表本人修行程度的高低。分享仅为与大家共勉,一同学习进步。

——来自电子报第二百八十六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