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对儒家的误会】(十一-01)儒家谈性善,比佛家的不善不恶差得多!

在线播放

第三方平台收听

喜马拉雅听

内容简介

δÃüÃû-8

《孟子》.告子上篇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或曰: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今曰性善,然則彼皆非與?”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

 

《论语》.先进篇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易經》

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论语》.公冶长篇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易經》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