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两面派”,家长该怎么教?(下)

张庆祥讲师

       编者按:孩子“两面派”,归根究底还是要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有没有一个既生动又好用,两全其美的方法呢?来看看张讲师给家长朋友们支的妙招吧。

~接上期~

       让我们从《礼记》里的一段小故事讲起:有兄弟二人,他们的父母过世了。由于家里很穷困窘迫,甚至买不起一些丧葬该用的器具,于是,弟弟就跟哥哥建议,是否将他们的庶母(注:庶母即父亲的小妾)卖掉换一些钱财,用来办丧事。哥哥听后,坚决不同意,庶母也有自己的小孩,卖掉别人的妈妈来安葬自己的妈妈,这种事不能干,不仅会造成庶母小孩一辈子的恨,而且也毁掉了他的家,这样做不公平。

       《礼记》流传下来至今有几千年了,如今,我们再读到这样的小故事,依然还是衷心的佩服这位哥哥,有着光明磊落的胸襟和一个公平的导向,值得我们去欣赏、学习。

       像这样的故事,家长平时就有责任要做一些搜集,因为用小故事来讲道理,更鲜活,也更简单。

       我的母亲不识字,可是她却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会搜集一大堆教忠教孝的故事,在她采茶或者喂猪的时候就讲给我们听。可能因为那个时代的人没有电视、电子产品等,他们更愿意聊天,并且也经常会聊一些教忠教孝的故事吧。所以从小到大,我的家境虽然清寒,可是我却从不羡慕那些富裕的人,因为母亲给我们讲的很多故事里都会有富裕之人在忘本之后如何糟蹋他人,最后落得个悲惨的结局,当然有良心的富人也很多。当这些故事听多了之后,自然就会变得有骨气。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也有很多有钱人很坏,他们的下场也没有多惨啊。可是当你把他的一生浓缩成一个故事来讲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没有老天爷不报的道理,统统报得清清楚楚。我在读《东周列国志》的时候,就有很深刻的体会。周朝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其中东周占了四百多年。当我们用一两周的时间将这几百年间的精彩故事、智慧典故读完以后,会发现,老天爷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人一辈子其实是很短的,当他盖棺定论的时候,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他一生中所发生的事情,就会很深刻,什么样的人得什么样的果报,这是一定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家长的陪伴也是小树苗茁壮成长的重要肥料之一。所谓的陪伴,不是说整天把他抱在怀里,买最好的东西给他;而是用人情义理来对他慢慢耳濡目染。在平时,就要去观察他哪里需要改正,然后再找一些相关的小故事来对他慢慢做调整。这个才是父子有亲、母子有亲。

       像上篇提到的这个孩子,之所以会形成在家一个样,在校另一个样的“两面派”,就是因为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我们对他观察太少,并且也没有过多的去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孩子变成这样,家长首先应该怀疑的是自己,不要让我们的耳朵只能够听好听的话,忠言才逆耳。其次对孩子一定要多观察,积极地跟老师配合。然后在生活当中多跟孩子讲一讲表里如一的道理和故事给他听。

       比如前面所讲的《礼记》里面那段兄弟俩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题材。像这样的例子,慢慢根植到孩子的心中,孩子心里自然会有一杆秤,未来他是愿意成为一个光明磊落、讲求公平、表里如一、值得别人信任的人,还是想成为一个被人一提到就嗤之以鼻的人?结果不言而喻,想必都想成为一个被人竖起大拇指的人吧。

       通过这些教忠教孝的故事,我们要传递给孩子的是可以效仿的正气,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明白做人应有的气节和道理,教会孩子成为一个明理的人。当然在寻找故事的时候,我们要避免掉入另外一个陷阱,就是有的故事会过于固执于方式而不懂变通,这样有体无用的教育,教出来的小孩只会呆呆的。

       譬如《二十四孝》有一篇故事叫做“卧冰求鲤”,这就是一个方式不恰当的最佳教材。父母生病想吃鲤鱼,这个小孩竟然脱光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将冰融化出一个洞让鲤鱼跳出来。其实,我们仔细想想,父母想吃鲤鱼,完全可以求助于其他大人,这样脱光衣服躺在冰上,冰是不可能融化的,反而有可能把自己冻死,这是极其危险的方式。用危险的方式去尽孝,让父母知道,父母该有多心疼,这个恰恰才叫做不孝。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故事去教育小孩,以后小孩虽然乖巧,但是却很容易吃亏。

       明理的小孩,首先是一个公平、磊落的人,然后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可以正色直言,什么时候可以委婉,分得清大小先后,做出来的事情对人对己也都有利。

       我们在与小孩互动的时候,也一定要跟他表明,大人同样需要成长和进步,如果在生活当中发现我们的小毛病,请跟我们委婉的提出来,如果发现大的问题,而我们却没有注意,请严肃的跟我们讲。当孩子知道我们也是一个明理的人,他自然也就愿意去成为这样的人,大人与小孩的关系也就慢慢更亲近了。

       所以,首先做到父子有亲、母子有亲,并且懂得去观察小孩,去选适合他的故事,自己也要将德行示范出来,这样,小孩自然会有所改变的。

孩子”两面派”,家长该怎么教?(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