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论定此生的成就?

张庆祥讲师

       学生问:讲师您好!世人都以金钱或者名望来衡量个人的成就,而修行人期望用修身养性为个人成就,那要如何做呢?

       张讲师答:在今日社会上衡量一个人的成就,或以金钱的多寡,或以身份的贵贱,或以名望的高低来论定。似乎只要拥有这些条件,管他是不是贪官污吏,是不是既嫖又赌,只要有名有利,就能让多数人投以羡慕的眼光,就能让你感到十足有面子,这就是时下社会衡量人格高低的标准,更是一辈子努力的目标。

       然而老天爷也是以如此势利的标准,来认定一个人的高低吗?不是的,老天爷是以这个人在一生之中,能够在自身里存养多少浩然正气,来论他的品格高低。这个人在世上到底是个小人?还是君子?还是贤人?还是圣人?他离开世间之后,这个人究竟是堕在六道里?还是已成个菩萨?还是大佛袓?全是以他的法身之中存有多少浩然正气来论定的!而与他在世时有多出名、多有钱、多聪明、多俊美……毫无关系!那些充其量只是人生中小小的花絮而已,然而却与最后的成就无关。

       而这存养浩然正气的过程,古人叫它“修身养性”,或直称它为“修行”!古代那些遁入山林潜志修行的人,正是为了完成这件伟大的事。儒家称这件事叫“养吾浩然正气”;道家叫做“炼命”,或叫“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功夫;而佛家称为“炼就金刚法身”。名称虽不同,但所指的都是同一件事。

       而这件事始于“明心”,成于“见性”,终于“立命”。所以各教所谓观心、修心、明心的修持,正是为了“见性、立命”而设。心中有私,气便阴邪;心中有恨,气便肃杀;心中有惊,气便耗散。而心一公正,全身的气便顿时刚正;心一开阔,全身的气便顿时畅然;心中有仁慈,气便即刻长养;心中有道义,气便即刻浩然。以上种种效验,有志者不妨在自身中检验,便能明白。

       因此各教一切有关“心”的学问,其实正是为了养出满腔的浩然正气而已。修心是为了养气,养气必先要修心。完整的修行必是心气相依,缺一不可。欲知详情,请参阅拙著《拨云见日》一书,便能一窥堂奥!

——来自电子报第一百九十八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