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读书与赌博“同罪”

这一刻,读书与赌博“同罪”  经典原文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道德经·观徼章》

  故事来源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南华经·骈拇章》

  张讲师讲解

  《南华经》骈拇章里有这样一个很好的比喻,我很喜欢这一篇,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好像被打了一巴掌一样。

  一个叫做臧,一个叫做谷,两个人是小孩子,牧羊的人。两个人去牧羊,结果两个人都把羊给丢了。

  于是,主人问这个叫臧的人:“你到底做什么事去了?为什么把我的羊给丢了?”臧回答说:“抱歉,我的主人,那时我正认真地在学习卜筮跟读书。”好事还是坏事?好事嘛,认真!

  于是主人又问谷:“你那时候做什么事去了?为什么把我的羊搞丢了?”他去干吗去了?看风景跟赌博。好事坏事?坏事!

  我们认为的好坏是不同,可是他们的目的在哪里?他们的职守在哪里?好比牧羊,一个干好事,一个干坏事,结果,最主要的职守竟然给我丢了!

  庄子很无情地、一针见血地批判我们的盲点,我们实在要很感谢他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总是会以外在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对的,而去忽略了内在真正的一个缺失。我们总以为我们这样做,就可以对得起老天爷,而老天爷所期盼的,其实是各教圣人就只说的一个本性。最主要的骨干我们忽略了,我们总是惟妙惟肖地学着外在的样子,叫做“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皆知善之为善。”

  我们在貌上修、恭敬上修、礼节上修,我们是“美之为美”,我们是“善之为善”,我们不晓得本性到底为何物?我做了什么事情改造了它的路线?我到底触碰了它隐藏在里面无数按钮的哪一个?我们没有静下心来去研究这些问题。可见凡对待之念,不论善恶,对待都不能有。所以当我们说对待都不能有的时候,你一定了解,你内心不会有冲突。

  当我们说恶要拿掉,你一定会拍手鼓掌说:“对对,就是要这样!”当我们说善也要拿掉的时候呢?你的冲突马上会产生,你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这个禅师说法是这样?天下人都是劝人为善,为什么你独独说是错的?

  外在的事固无可议之处,这善是对的。可是内在对气血上攀附一个善跟贪在上面的时候,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坏事。所以为什么他说“为善斯恶已”。他是讲内还是外啊?是讲里面。

  所以凡对待之念,不论善恶垢净,对本性的造化皆有深远的伤害,所以《金刚经》才说,应该以“离一切相”为它的基础的教育的主轴。善恶既然为对待,所以于心头一气上攀附善的念跟攀附厌恶的念,贪善跟厌恶,这两个念皆当远离。

  虽观其本无善恶之本貌,乃得自在跟逍遥。善恶,不要跟气血相攀附。善的事该做那就去做,内在产生的东西,只观其清真如水一般奔流的本貌,不要里面的起伏越大,贪善的欲念就越大,表现的欲望就越强,固执僵化的这些行为就越深。

  这是圣贤所期许的要我们去注意的地方。

——摘自张庆祥讲解《道德经》第十六集
——来自电子报第三百七十八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