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故事——卓恕辞恪

“信”的故事——卓恕辞恪  【原文】

  卓恕辞恪,某日复来。届期果至,樽酒相陪。

  吴卓恕,尝还会稽,辞太傅诸葛恪。恪问:“何日复来?”恕言某日。至日,恪为主人,停不饮食,欲以须恕。宾客咸曰:“会稽建康,相去千里,道阻江湖,风波难期。”俄而恕至,一座皆惊。宾主酬酢,尽欢而散。

  恕与范式略同,而恕较甚于式。恪之信恕,亦更甚于劭。盖式则自约期于劭,恕则因恪问而率尔对以期。劭则仅告母具鸡黍以俟之,而恪且延宾客,停饮食以待之。其知之深也,实以其信之笃也。

  【白话故事】

  三国时候,吴国有位名士叫卓恕,是会稽人。他有一位做太傅的朋友,住在建康这个地方,名字叫诸葛恪。

  有一次,卓恕要从建康回会稽去,临走之前他向诸葛恪辞行。诸葛恪就问卓恕:“你什么时候会再来建康看我啊?”卓恕就和诸葛恪约定了一个日子。诸葛恪很高兴地回应说:“好的,我到了那一天一定在家等你。”

  这一天终于到了,诸葛恪准备了酒宴,还邀请了很多客人,准备一起迎接卓恕。客人们都到齐了,酒宴也都备好了,诸葛恪坐在主人的位置上,却不动杯筷。大家问他原因,他坚持要等卓恕来了才用餐。

  客人们不禁面面相觑,纷纷说道:“从会稽到建康,相隔千里,其间江湖阻隔,这一路上各种风险,难以预料呀!”

  一会儿,只见卓恕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客人们惊讶万分。诸葛恪和卓恕一起给所有的客人敬酒,大家被二人守信的品格深深触动了。

  卓恕与汉朝“张劭待式”故事中的范式有相似之处,但卓恕比范式更加守信。诸葛恪对卓恕的信任程度也比张劭对范式更深。范式是主动跟张劭约定再会之日,而卓恕是因为诸葛恪询问,才定了再来看望的日期。张劭仅仅将这事告诉了母亲并准备了饭菜,而诸葛恪则邀请了宾客共同参与,卓恕不来他就不动筷子,静静等待着。诸葛恪真的很了解卓恕,深信他不会失约,是因为他自己内心信实,笃定不移。

  (改编自蔡振绅先生编著的《德育课本》初集第二册《信》篇之【卓恕辞恪】)

——来自电子报第三百一十八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