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温柔而坚定”,为何养出熊孩子(中)

 张庆祥讲师

       编者按:当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失灵时,如何采取霹雳手段?度又应该怎样把握呢?从驯兽师与野兽的案例中,让我们来看看,可以得到怎样的启发和借鉴?

1

       我们看待孩子,不要将他想象成一尊小佛,要将他想象成一头小野兽。对于野兽,驯兽师会怎么做呢?温柔而坚定吗?当然不会!这样不是指驯兽师只会打动物,他们是很有爱心的。

       驯兽师手里通常都会拿着一条鞭子,但其实很少真的打下去。在野兽很小的时候,为了要立威,驯兽师会拿着手里的鞭子一下、两下、三下的抽打在野兽身上,让它们的皮痛一下。小野兽感觉到皮痛的时候,就会记得这种痛。

       狮子老虎即便长大后,只要驯兽师拿着鞭子一出场,它们一样怕得要命。虽然它们已经很久没有挨过打,但是在它们的记忆中,那是很痛的,是不能惹的。

       我们再来看看驯兽师是如何驯服大象的呢?首先在地上钉一个小木桩,然后将锁大象的绳子一头套在大象的脚上,另一头就套在这个小木桩上,这样大象就不会跑。大象这么大,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木桩就可以拴住它呢?

       因为在大象还很小的时候,是被驯兽师用粗绳套着拴在大树上的,而它怎么也挣脱不了,并且越挣扎越痛。驯兽师知道大象感受到挣脱会痛的时候,就可以从大树渐渐换到小木桩上了。之后,当绳子一套在大象脚上,它一抬脚,有木桩的感觉,就不会再动了。它知道那就是它的界线,不能跨过,如果跨过就会受痛,所以最好还是不要跨越。

       以此类推,对待孩子可不可以用此方法呢?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做会压抑孩子的心灵。那我们就换个角度来说。

       比如,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有碰过火或开水的经历吧?当我们还小的时候,并不知道触碰火或开水有多严重,所以就去碰了,结果被烫得哇哇叫,从此以后我们就会对此畏惧三分。这样压抑了我们的佛性,压抑了我们的创造力吗?没有啊!但是我们却记得这是一个界限。

       以后即便是看到一个凉的茶壶,可能都会犹豫到底能不能碰,或者会先试着轻轻碰一下,以确保安全。若不是受过这样的苦痛,会有这样的戒慎恐惧吗?但是,正是由于我们知道了这些界限以后,生活反而更安全、快乐。这些界限压抑了我们的创造力吗?不敢碰火的人都没有创造力吗?没有这种事情。

2

       现在的我们,生怕对孩子说一点重话,觉得对他怒目嗔视,或者给他一点体罚,就会压抑他的创造性。只有虐待才会造成那样的结果。教育要刚柔并济,温柔是常态,但必要时就要猛烈。就像大自然,和风、细雨是常态,但有时候会狂风骤雨,会打雷。

       我们对待小孩子,平日里要温柔、平和,用爱心,但当情况改变,就必须要调整自己的态度,该严肃时要严肃,甚至威猛一点、动到肢体都是可以的。可是在教育结束时,一定要与孩子言归于好,尽弃前嫌,并且把我们的善意和道理完全跟他说明白。我们要告诉他,责骂或处罚他,我们其实也是很难过的。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在这之后,我们跟孩子玩在一起,那个感觉甚至比以前更亲密,最起码那个亲爱跟以前是没有区别的。

       这一切,只会让孩子明白界限在哪里,只会让他更安全。而且这样做,无论之前是责骂还是体罚了他,他都不会有怨言,反而会理解和反思。第一,他知道自己错了;第二,他知道父母是真的为自己好;第三,他知道父母完全没有因此而歧视他,看轻他。而身为父母,我们看到孩子能够认识到错误,能够改过,也应该为此而感到高兴。

       所以有些情况下,不要用温柔而坚定的态度跟孩子耗很长时间,磨到孩子没了耐性。当孩子的耐性被磨尽,而转为浮躁,浮躁转为暴燥,那这样的教育就彻底地失败了。

       温柔而坚定是应该的,但这个常态是建立于孩子在父母稍微的坚持之后,有所改变的前提下。如果孩子不断地击溃父母的防线,开始挑战父母,甚至动到身体,抓扯衣服、头发时,那我的建议就是,孩子敢动父母一根寒毛,就马上两巴掌扇过去。

       这样做就像驯兽师,在野兽伸出爪子想要抓他的时候,不要等它抓到,就直接用鞭子抽过去。一次、两次,野兽就受到威吓了,知道这样做不行,也明白跟主人之间的界限,就不敢超过这个界限了。

       所以,只要当孩子触碰到界限的时候,家长的表情就要严肃,眼神也要尖锐,孩子就懂得开始收敛自己了。用霹雳手段,是为了执行爱的教育。

——本文来源:《幸福内心禅》第372集
父母“温柔而坚定”,为何养出熊孩子(上)
父母“温柔而坚定”,为何养出熊孩子(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