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故事:“孝”的故事——曹娥投江

  【原文】

  孝女曹娥,投江觅父。地以人扬,流芳千古。

  汉曹旴女娥,上虞人。旴为巫,能弦歌。汉安二年,端阳日,迎潮神于舜江。逆涛而上,为水所没,不得其尸。娥年十四,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乃投衣祝水,视衣所沉处而自投焉。经五日、抱父尸浮出水面。官令葬之,立碑为识,后世因名为曹娥江。

  曹娥以十四龄之弱女子,沿江哭父。十有七日不绝声。投江五日,竟能负尸以出,不亦奇乎。吕坤谓其至诚所感,江神效灵。千古谈及,尚使人挥泪,江名曹娥,万古流芳矣。

  【白话故事】

  古代汉朝的上虞,有一家人,父亲叫曹旴,女儿叫曹娥。父亲是一名巫师(古代地方风俗中,巫师是负责主持祭祀神灵仪式的人,也称为法师),擅长弹琴唱歌。女儿曹娥从小就非常孝顺,也很得父亲的疼爱。这父慈子爱的情景要是能一直沿续下去该有多好啊!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建安二年(公元143年)的端午节这一天,父亲曹旴要按当地习俗,到当地的舜江中去迎接潮神。当天天气恶劣,江面上浪急风高,很多人都担心会出事,劝曹旴不要出江。但他说:“我是这里的法师,今天是端午,必须把潮神迎回来,否则会影响咱们上虞一年的时运啊!”

  就这样,父亲曹旴毅然驾着一叶扁舟,迎着风浪,逆涛而上。好不容易到了江心,曹旴拿出祭祀器具,正要开始迎接潮神的仪式时,突然一个巨浪向小船打过来,船体发生剧烈的颠簸,曹旴来不及抓扶船体,就被晃落到了江中。

  岸边的人们都被这突然的变故惊呆了,半晌才反应过来:“法师落水了,赶紧救人啦!”可是,两千年前没有大轮船,只有小小的木船,根本无法对抗狂风巨浪,谁也不敢在这时候冒死划船到江中。大家只能沿江奔走,期待曹旴能够顺流而下,游到江岸上脱险。

  女儿曹娥也在人群中,此刻更是心急如焚,一边拼命往下游跑,一边大声对地着江里的父亲喊:“爸爸,爸爸,您快顺着水游,往岸边游。”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一个时辰、两个时辰过去了,人们期待的奇迹并没有发生,岸边的乡亲们都哀叹惋惜。他们安慰了曹娥一番之后,就陆续散去了。只有女儿曹娥还在不停地向着江心呼唤着。

  就这样,年仅十四岁的女儿曹娥,每天昼夜不停地沿江哭喊着父亲的名字,可父亲却一直没能回来,就连尸首也没有出现。好心的乡亲们给曹娥送去吃的,劝她回家,但曹娥却说:“一天见不到我的父亲,我就一天不回家!”

  到了第十七天,曹娥内心也明白,父亲是不可能生还了。但生性孝顺的她发誓一定要找到父亲的尸首,让他入土为安。这一天,江面已经风平浪静,曹娥在江边默默地向老天爷祈祷,祈求让她找到父亲的尸首。然后,她卖掉了家中值钱的物品,凑了钱租了一条小船,让船家把船划到父亲落水的地方。之后,她脱下自身的外衣投入江中,让船跟着衣服一直往下游漂去。衣服在江面漂着,时隐时现,曹娥在船上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漂浮的衣服,心里一直在默念着:“父亲,您在哪儿,您在哪儿?”

  突然,衣服漂到了一段江面,打了一个旋涡,一下子从江面消失,沉了下去。曹娥看到这一幕,赶紧让船老大把船划到衣服沉下去的地方。船到了哪里,只见曹娥大声喊道:“父亲,我来找您了!”紧接着曹娥纵身跃入江中,不见了踪影。

  五天之后,就在曹娥投江的江面上,人们发现了曹娥两手紧紧地抱着父亲曹旴,父女俩的尸首合在一起,静静地漂浮在水面上。

  乡里的百姓赶紧划船把父女俩的尸首打捞起来,准备就地安葬。但是曹娥投江负父的事迹,一传十、十传百,马上就被官府知道了,官府也为曹娥的事迹感动了,立刻上报了朝廷。

  最终朝廷下令厚葬曹家父女,为他们建祠立碑。此后,孝女曹娥得到历代朝廷的赐封。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二,也就是曹娥投江寻父的那一天,当地百姓都会举办盛大的曹娥庙会,纪念曹娥的“孝行之始”,这个风俗延续至今,教化了后人。

  (改编自蔡振绅先生编著的《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孝篇《曹娥投江》)

——来自电子报第二百八十一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