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炉淬炼,反求诸己

作者:曹培芝

       自从2014年11月结缘黄庭禅,跟随讲师的功课指引,一路走来,收获了更健康的身体状态和能够自我解脱的心法——宽两秒。去年以来,因为生二宝,各项功课练习和生活禅都搁下了,几次自己努力想回到学习上来,都淹没在带俩娃的琐碎中。这次禅院发起的“回炉淬炼”,对我来说真是太及时了。

  (一)微笑

  微笑,顺境下很容易做到,当气血来袭时,想要面对气血微笑以对,仿佛面部肌肉被千斤的力量拉扯一般。

  晚饭时,喊宝宝来吃饭,刚开始语气还是柔软的,喊了一遍没有来,两遍还没有来,第三遍,感觉语气中的力道加重了,第四遍似乎是使出全身的力气在吼,而孩子却睁着懵懂的双眼看着我,好像看个外星人一样。我才觉察到自己刚才有多么用力,手摸着胸口,感觉有股力量一下下冲撞着内心,冲到喉咙想要继续吼,冲到手脚,有想要动手动脚的冲动。放松肩膀,想到讲师说的,就想象自己的胸口是个海绵,由着这股气血在里面闹腾,看它会怎样。我就这么看着它起伏冲撞,不去拉扯它停在某个位置。这时想到自己的小孩,有时也这般迷糊乱撞,不由地笑起来。走到孩子身边,蹲下来,微笑着轻轻牵起他的手,邀请他一起去吃饭。小家伙竟然欢喜地蹦跶着跟着来吃饭了。

  笑得出来的生活才美啊。

  (二)孝敬父母

  自打大宝三个月以后,公婆就住过来给我们搭把手。生活背景、年龄、饮食、生活观念等等有很多的差异,总是在日常中不时响起一些摩擦的声音。

  有了大宝后,我开始学习黄庭禅,现今有了小宝,渐渐能静下来看到公婆的唠叨甚至有时强迫家人的一些做法中的爱心。之前我一般都是忽视、装聋作哑或者怒怼回去,现在想想是多么的不敬不该啊。

  天气热了,先生买了西瓜回来,切了一半吃了,剩下一半婆婆舍不得吃,一直留到晚上睡觉前,她过来让我去把那个瓜吃了。我马上心里一紧,怎么又这样?自己吃就好了。话没有出口,肩膀放松,看到婆婆的好意,笑嘻嘻地说:“我不能吃,那个太凉,而且切开以后放了这么久我也不爱吃的。您吃吧,不然明天该坏掉了。”

  婆婆推辞了一会,最后还是留在那里,等到我家先生下班回来,又如是这般让先生吃。听到他们娘俩在客厅为互相推让西瓜而“小有争执”,心中无限感恩,我何德何能,遇到这么体贴的家人。

  (三)养父母是养其“心”

  一天,我下班回家,见婆婆不在家,便开始做饭,直到晚饭做好还没有回来。后来公公接了电话也出去了,好像是婆婆在外面和别人发生了争执。我便先给大宝弄了点吃的垫一垫肚子,顺便等公婆和先生回来。过了有个把小时,家人陆陆续续回来,可是婆婆坐在外面走廊里,公公让她回家她也不肯,还是很激动地和公公争论。我了解了一下,事情的缘由是一件小事,婆婆的处理方式太过激,而且可能会让自己出现危险。一边听,一边默默宽两秒,看到先生和公公其实是因为担心婆婆才一直说她。虽然对婆婆的做法不认同,可我看到她蹲坐在门口楼梯边上,情绪还是很激动,感觉很心疼。我走过去揽着婆婆的肩膀,边拉她起来边说:“不管谁对谁错,我们也总要先吃饭吧。孩子们等得肚子都饿扁了”。感觉婆婆肩膀松了下来,半推半就一起回家了。

  这次的经历让我体会到,孝敬父母也要先关“心”才能处理事,心上通了,事情是很容易说通的。

  (四)规矩

  给大宝买了一个大件套乐高积木,有2500多片,对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之前大宝每次拿到积木都是要夜以继日地一次性完成,这次的工作量比较大,知道一天一夜也完不成,就事先商量好每天拼一些,分十几天完成。昨天看着拼接工作接近尾声,还有两天就要完成,正好爸爸有空陪他,我带着小宝睡觉。可是等我一觉睡醒,发现他们不在床上,听到客厅里的说话声。

  瞬间,内心蹦出上百条言:爸爸净捣乱,陪一次就要坏了我和大宝的约定,这样怎么行?睡得晚了,对身体不好,难道爸爸不知道吗?我现在马上去吼他们回来睡觉?……在我迷迷糊糊没顾得上宽两秒的时候,大宝欣喜地推开门,喊道“妈妈,妈妈,快来看,我们完成了。”我敷衍地“嗯”了一声,准备继续睡。可是大宝过来开心地拉我,说快来看看呀!对上他渴望的眼神,我起来到客厅,先生不好意思地对我笑笑。我看到他也很累了,但是仍然想努力陪陪大宝,想想自己不是也要练习微笑吗?放松肩膀,打开眼睛,宽宽松松地去欣赏他们的作品,由衷地赞赏他们的作品。先生在一旁表情明显也松下来了(是很担心我被吵醒了发飙吧),自豪地眨着已经熬得泛红的眼睛。我抱起大宝,祝贺他完成了这件大作,不过爸爸也陪得累了,现在必须要休息,明天才能好好地玩这件积木啊。大宝点点头,跟我一起回去睡觉,一分钟不到,就睡着了。

  虽然也有在事情发生的当下观照不来,会按照原有习性模式走过去的时候。不过按照讲师指明的方向,一件件小小事中的幸福,越来越多地点缀在生活中。我相信只要继续在主轴上踏实地练习、练习、再练习,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声明:

  本文为黄庭禅学员练习中的体会分享,过往的心得并不能代表本人修行程度的高低。分享仅为与大家共勉,一同学习进步。

——来自电子报第二百八十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