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楼护,从小喜欢读圣贤书。他的朋友吕公老夫妇,孤苦无依,楼护接他们到家中尽心奉养,引起家人不满。楼护是怎样将圣贤道理化作实际行动的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楼护养吕】
楼护仗义,念旧怜贫。吕公夫妇,奉养终身。
【原文】
汉楼护、字君卿。为人短小。论议依名节,听之者皆竦。有故人吕公无子,归护。护身与吕公、妻与吕妪同食,及护家居。妻子颇厌吕公。护流涕责其妻子曰:“吕公以故旧穷老,托身于我,义所当奉。”遂养吕公终身。
楼护与谷永,同为五侯上客。长安号为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言其见信用也。故人吕公夫妇依之,身与同食,并嘱其妻亦与吕妪同食。妻子厌之。且以义所当奉,流涕责之。其义也,亦即其信也。
【白话故事】
汉朝,有一个人姓楼,名护,字君卿。他身材生矮小,其貌不扬,但他从就倾慕圣贤学问,读了很多圣贤书。书里那些关于忠义的道理,在他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他不仅熟记古圣先贤的道理,还从日常生活里努力去一点一滴去实行,所以品德越来越优秀,凭借他的品德和才智,他做了官。周围的人都很钦佩他,每次一有闲暇,就聚集在他周围听他说古论今,谈论那些自古以来他所敬佩的圣贤的美德故事和处世的道理。
因此,他周围的亲友,若谁家里有了纷争,都愿意来跟他诉说,请他论断。那原本看似一团乱麻的矛盾纠纷,到了他这里,依据圣贤道理来一一分辨后,事情的大小先后、谁对谁错,就都能分清了。每次大家内心有了收获和触动,再处理事情就会比较圆满。 (圣贤书,原来有着这么神奇的指导作用)
楼护年轻时曾经交过一个姓吕的好友,当时他曾受到过这位好友的恩惠,楼护称他为“大哥”,一将他的恩情直记在心里。多年来,每逢年节,楼护都会写信问候,两人一直保持着友好的交往。这一年这位比他年长很多的好友突然得了重病,因为他没有孩子,所以生活变得非常艰难。楼护得知了这个情况,就把吕大哥和老伴一起接到自己家里来,亲自照顾服侍,非常细心周到。每次用餐,楼护都要叮嘱妻子和下人将饭菜做得软滑,方便吕哥和吕嫂食用消化。就这样吕公夫妇,在楼护家住了下来。不就之后,楼护到了退休的年龄,就告老回家了。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吕哥和吕嫂的生活起居了。
可是楼护的妻子,一直对这件事想不通。她认为把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位老人接到家里,给家里增加了而很多费用,衣食住行上还需要特别的照顾,不仅增添了很多麻烦,还妨碍了自家的自由。楼护的妻子每次和这老夫妇一同用餐,心里都有很多怨言,有时候忍不住就会表现出厌恶的神情,吕公和妻子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楼护注意到了这些情况。有一天,楼护将妻子叫到没人的房间。妻子一进门,就看到楼护在伤心流泪,很是吃惊,赶忙追问缘由。楼护说:“吕公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他曾对我有恩情。现在他上了年纪,家里穷苦,又没有孩子可以为他养老送终,不得已来托身于我。在义气上面讲,我应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所以奉养他是应该的。作为我的妻子,这也是你该尽的本分。虽然吕公和我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我们一茶一饭、诚心恭敬地为他养老,就是在给我们的孩子和周围的人树立一个典范。我们总是希望孩子们将来会孝顺懂理,可是我们的行动比我们口头的教导更重要。吕公来到家里,不正是给了我们一个实行古圣贤学问,教导后辈的好机会吗?”妻子听了楼护的这番话,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从此以后,她也和楼护一起很尽心地奉养吕公和她的妻子,直到他们过世。他们的义举不仅为他们的孩子和后辈,也为后世树立的好榜样。
——(改编自蔡振绅先生编著的《德育课本》第三册义篇《楼护养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