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祥讲师
编者按:社会上那么多欺骗的行为,人本来的良知在哪里?人心的善恶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面对人心的复杂,我们到底怎样做才能让内心恶更少,善更多,自己更幸福呢? 且听觉者从根本处的点拨。
>>>为什么说“人性无善无恶”?<<<
良心是我们人本来就具有的本性吗,还是经过后天的规范而来?我们的心不动的时候,是无善无恶的。佛经讲得对,人心是无善无恶的。那么心一动之后呢,如一个人的本性还没有受到污染,他心一动的时候都是纯善的。但是人如果受到后天环境的污染,他心一动就有善有恶了。
所以,说人的心有善有恶也对,因为世间不受污染的人很少很少。那么人心受了污染之后,做事情时有时选择善,有时选择恶,这些都会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这世界上每一个人几乎都这样,即有时候善有时候恶。
什么是修行呢?修行就是把我们坏掉的部分修好,把好的部分好好去行持让它定型,这就叫做修行。修就是把不好的部分修好,就好像车子坏了我们把它送到车行,请师傅帮忙修一修。如果你的车子没有坏,你是不会送去车行的,肯定坏了才修。
我们的本心本性本来是那么纯良,那么的天然,修行就是现在有一个小地方故障了,我们就请圣哲们指点指点,帮我们修理修理。圣哲们在经典里告诉我们很多对的理念,即使一时悟不透,但只要我们好好行持,最后也能唤回那个本心。这心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心之动,这是王阳明讲的。
王阳明也是一代圣哲,他到晚年开始教心学,他的体会就是“无善无恶心之体”,这一句符合佛家所说的“空性”。很多人常常说儒家有善有恶是次等的,佛家超脱善恶才是上等。不是这样的,因为任何无善无恶的人,他的心总要跟着环境动,跟着与人接触的人伦常理动。看到世上有很多人在受苦难,佛的心要不要动啊,当然要动,难道佛跟石头一样在边上看着吗?不会的,佛在发慈悲的时候,心体也是在动的。
《三字经》第一句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说本性没有受到扭曲的人,他的心一动都是善的。“有善有恶心之动”是说心可以往善也可以往恶,它本身就有这个功能。怎么样叫做往恶呢?当那个“善”被遮住的时候,我们称作“恶”。
>>>“恶”这个东西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有黑暗这个事情吗?没有,没有黑暗这个事。明明每天都有黑暗,为什么说没有呢?因为黑暗是光明不在的时候的代名词,如果光明在的时候黑暗是不见的。当光明不在的时候,你才会给这个现象另外一个名词,叫做黑暗。同样的,在人的本性里面,恶这个东西是不存在,但是当那个善被遮住的时候,我们就称它为恶,当你的内心没有那个善,没有那个本质的时候就是恶了。
像当初正直的人选择读法律,决心学成走上社会要为人民主持正义。可是当他走上社会,就有人利用他,给他塞红包,一下子他的内心(即黄庭)就开始涌动,他拿了一次以后一辈子都得拿了。就这样一个正义的使者不见了。什么时候不见的?当看到前面有一把钞票或一大盒钞票,他的黄庭涌动的那一霎那攀附了贪嗔好恶,一下子一切就毁了。
所以维持内在的那一份光明是很重要的。王阳明先生临终的时候,旁边的徒弟问他:“师父啊,你已经要走了,你有什么要交待的。”王阳明用手抚摸着自己的胸膛说:“内心光明,多言何益。”人世间不外乎就是外在有任何变动、有任何勾引、引诱的时候,内心那一片光明还存在,这就是圣贤跟我们凡夫最大的差别所在。
>>>人跟禽兽不同的部分很少<<<
所以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几也是少,希也是少,这两个字重迭来用,就是很少。人跟禽兽不一样的部分真的很少,为什么很少?任何的物欲引诱 , 所有的禽兽都往前跑。比如狗不论对你再怎么吠,你下次经过门前带一块猪肉丢给牠看看,马上不吠了。
这跟人的见钱眼开意思是完全一样的。如果人的内心没有那一片光明,没有那一片良知的话,跟禽兽有什么差别吗?叫作高等一点的禽兽、聪明一点的禽兽罢了 ,其他还有什么差异吗?没什么差异,那我们跟万物之间的关系都是肉弱强食,没有一点慈悲,能吃的都抓来吃,现在的人几乎都是这样的。
>>内心波涛汹涌的那一霎那,如何保持良知?<<<
所以良知很重要。为什么我要提倡黄庭禅,因为黄庭一涌动,那一霎那就可能毁掉一个人,毁掉他的一生,毁掉他的气节。
那么我们如何教导一个人观照自己的内心呢?就是当你的内心波涛汹涌的那一霎那,拥有完全臣服接纳回到实相的能力,这非常重要。这样在这一霎那,他就可以回到正轨,拥有气机涌动的当下观照内心并回到实相的能力。
我们坚信:只要时时踏实练习观照,每个人都有可能拥有这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