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祥讲师
孩子犯错可以用什么方式来约束呢?来看看下面这位老师惩罚学生的方式,是否合乎时宜?作为家长,我们又应该怎样与老师做积极有效的沟通、正确面对对孩子的处罚?
这样的处罚正确吗?
某学校四年级的小学生,因为班级卫生,与同学上课说话、早操队伍不够整齐等为由,被班主任老师连续罚抄课文。全班被要求罚写10-20遍,个别同学还要加罚几十遍。在班主任的影响下,其他各科老师也开始把罚抄作为惩罚的手段。
身为家长就会有这样的疑问:虽然可以理解老师被学生气到无奈,而选用惩罚作为手段,但这样的惩罚量是不是太多了呢?
其实,这个问题单纯来讲,如果小孩子没有达到应有的团体纪律,老师给予小小的惩罚,没有什么不当的地方;但是如果抄写的遍数太多,连晚上吃饭、睡觉的时间也占用了,抄写到小孩的精气神都耗弱了,那么这个处罚就有点过分了。
这涉及到尺度拿捏的问题。
相反,是不是小孩子做错任何事情,都不可以给他处罚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能被处罚的孩子长大后会无法无天的。可是现在社会又不提倡打小孩,那么师长可以用什么方式来约束他呢?
作为老师和家长,要有智慧想出能让孩子感觉到稍稍痛苦又不会影响孩子身心的方式作为惩罚,让他不再去犯错。比如:轮流打扫校园环境、训练孩子操持家务等等,这些是孩子应该去做的,小孩要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所以,孩子既然没有做好,在老师耳提面命、三申五诫的情况下还是不做的话,那就给予一点小小的处罚,这样做并没有什么过意不去的地方。父母虽然心疼小孩,但也不用低估小孩的承受能力。
除非看到孩子抄写的数量确实太多,以至于没有一点点轻松空闲的时间,这样的话,就值得跟老师当面来谈谈了。
可以惩罚孩子,要有度……
在古代,父母把小孩送去私塾,都会偷偷带一条教鞭,然后双手奉上给老师,意思是:我的小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就打他吧。那时候的孩子不仅完成了学业而且也没有变坏,更没有因此留下阴影。而现代人总喜欢提起阴影,那是西方心理学的说法。
其实只要不虐童,小小的惩戒和体罚是为了爱孩子。我们再处罚小孩之后,要跟孩子恳谈,说清楚为什么要罚他,并且要告诉他以后需要改进的方向。
体罚不能够太严厉,太严就变成了虐童,虐童是孔子都不容许的。我们当然也不会提倡去体罚。
只不过需要知道的是:如果给孩子一些小压力能让他规范,那么就给他一点小小的惩罚,这些都是应该的。但是如果你没有让他知道什么地方错了,让他感受不到压力,因而生活在没有规范的环境中,这样的小孩长大后会无法无天的。
走出崇尚自由的误区!
现行的教育方式与西方近几十年倡导崇尚自由的实验有关,这样的教育理念让人误以为什么都可以干,没有人可以管我。
现在大家渐渐也都明白了这样的理念让教育一塌糊涂,虽然还有人会觉得这样很好,但大多数的人对此已感到忧心忡忡。现代社会,道德每况愈下,与人心的浮动密不可分。
人的幸福指数要高,就不能过没有约束的生活,爱怎样就怎样,那样只会越来越糟糕。可现在国内很多学校,老师是不能管学生的,但纵观日本或欧美国家却反而并不是这样的。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观念竟已变成这样了?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举措才能走出误区呢?其实我们急需教会给孩子的就是分别事情的大小先后,也就是分清事情的“体”跟“用”。
当我们和孩子一起来分析事情的大小先后时,应该先做什么就一目了然了。至于“体”是什么?“用”是什么?深入分析就会发现,“体”“用”就是很多细微的做人处事方式的不同。这样一来和孩子辩驳的时间就变少了,从而也节省下很多的精力去做有意义的事。
孩子并不是不讲道理的,只是他不知道道理是什么。作为师长,要理解孩子需要的只是一个心服口服的道理,而不是谁命令他强行去这样做。当你把道理讲明白,孩子是会愿意照着对的方式去做的。
反思这篇文章开头处罚学生的老师其实就没有分清“体”和“用”。
教育如何有“体”有“用”呢?请看下一集《孩子犯错可以惩罚吗?这样做才有“用”!(下)》
——本文来源:《幸福内心禅》第130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