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祥讲师
我们之前讲过许多禅宗公案,讲述了不同的禅宗明师用各种特殊的办法激起开悟者内在涟漪的事。所谓开悟,就是终于感受到:原来这就是我的心,原来心是这样颠倒我的,原来我是要从这样的枷锁里走出来!这次让我们跟随义存禅师的弟子孚上座,感受一段不一样的开悟历程。
孚上座是一个善于讲经的人,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扬州光孝寺讲《涅盘经》。有一天,一位禅者从附近经过,因天降大雪无法继续前行,就到光孝寺躲雪,刚好碰上孚上座在讲堂里讲到三因佛性、三德法身,广谈他的法身妙理,引经据典地解释他的法身,讲得天花乱坠,禅者不由“噗嗤”一笑,带点耻笑的意味。孚上座看到了这一幕,讲完课后,他就请这位禅师到里面喝茶。
他对禅者说:“某甲素质愚劣”,意思就是“我生性愚劣”,“只知道依文解义,刚刚承蒙见笑,希望您能指教我。”
禅者说:“我那‘噗嗤’一笑,实在是笑您似乎不识法身。”
孚上座就问:“我这样解说哪里不对?”
禅者说:“那么请座主(就是讲课的人)您再说一遍。”
孚上座就说了:“法身之理,犹若太虚,竖穷三际,横亘十方,弥纶八极,包括两仪,随缘赴感,靡不周遍。” 这段话的意思是:法身跟太虚一样,无处不在,塞满了整个宇宙。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弥纶在这天际之间,只要有感必有应,就像世间有人呼喊观世音,她就会出现救苦救难一样,叫做随缘赴感。靡不周遍,这就把法身讲得很伟大了,跟孟子所讲的:“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的意思差不多,就是说太虚之间充满了法身。
禅者听后说:“我不是说你刚刚说的不对,而是说你这个说法只是法身的一些名词解释,法身也许是这样,但你实际上根本从来没有见识过你的法身。”
孚上座说:“既然我说的这个还不是,那么请禅者您为我解说,希望您教我”。
禅者说:“那座主您相信我吗?”
孚上座:“焉敢不信。”意思是 “我哪里敢不信呢”。
禅者说:“如果座主你相信我,那么这几天就不要讲经了。因为我认为你根本没有看过法身,你现在的章节刚好讲到法身,你讲得天花乱坠,但讲的都不是你的经验而是虚谈。你在室内端然静坐,收摄你的心念,然后善恶诸缘全部放下。你依着我说的来做,先不要讲课。”
孚上座就依禅者所教,从前一晚一直坐到次日五更,在天将亮未亮的时候,忽然听到清澈的鼓角(战鼓和号角的总称,古代军队中为了发号施令而制作的吹擂之物)声。在那一刹那,孚上座忽然契悟自己的法身,感觉到了自己的法身。
这个公案有意思的是,孚上座的开悟跟过去所说的开悟不同,他悟到的不是心,而是更深一层——法身。因为他一开始的问题就是“法身“这两个字。在他高谈阔论讲法身的时候,禅者笑他是依文解义,没有体会过自己法身,才引出后面的故事。
我们可以看出来,孚上座这个人基本上还是很谦虚的,因为如果一个不谦虚的人在讲经说法,正讲得慷慨激昂,听到下面“噗嗤”一笑,肯定下了座要来找他吵一架,比比派别高下,而孚上座却没有,所以他对内行人倒挺谦虚。对外行人可以把法身讲得天花乱坠,不过,他这样也没有骗人,因为他是依照佛经的经义来解释,佛教有很多名词,也有很多字典来解释。虽然他不一定懂,如果把这些名词解释都背下来再加以融会贯通,那就能够讲了。
那到底什么是法身?
上面提到孚上座所讲的《涅槃经》中说:法身“犹如太虚”,“竖穷三际,横亘十方”。虽然按字面意思来理解法身就在宇宙间,但讲经说法不离你的自性,修道人他本身不是研究物质现象的科学家,经典所写的也不是宇宙的物质现象,而是每一个人自身内自性的真相。所以经典所谓的“竖穷三际,横亘十方”,指的是把你的身体比喻为宇宙,把你眼睛一闭从里面观照比喻为太虚。毕竟你的心一定在你的身中。充塞三界十方,是在你的皮囊内的三界十方,而不是皮囊外的三界十方。
有人也许会说:“不是啊,心想到北京在北京,心想到台北在台北,心怎么在我身上呢?”其实会这么说的就是骗子,如果你能说出你的心在北京哪条路,现在前面有什么东西?若你能说出来,那你着实是看到了,你是真的在北京。而如果你讲不出来,或者你讲的与我们求证的不一样,那你就是幻想。你在你的心中幻想着北京,而不是心到北京,这是不一样的概念,这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或许有一天修到像佛一样,法身可以充斥外在的三界十方,心一想到北京,法身就已经在北京。但对凡夫来说,事实不是说你的心想到哪,你的心就在哪。现在这所有的公案、所有的经典都是写给凡夫看的,而不是写给成佛者看的,因为如果经典只是写给成佛者看的,那我们连念都没有资格;经典如果只是写给成佛者看的,那成佛者纯然是不需要看的。既然经典是写给没成佛的凡夫看的,那么里面所写的东西都是凡夫可以契悟的。
所以,“竖穷三际,横亘十方”讲的是我们正要求证法身的道理,只要你眼睛一闭,就可以在你的全身里面去验证,你可以去感觉,你可以去反观。
至于 “随缘赴感,靡不周遍”,就是外面有个因缘,里面的法身会跟它感应。就像外面一个声音,里面的气会震一下。举例来说,如果你在很沉静的静坐中,旁边忽然有个人敲鼓 “咚”一声,你的身体里面会怎么样,什么东西震了一下?不是血管震了一下,不是胃震了一下,是那股气倏一下,跟电流一样,跑遍全身,一秒钟不到的时候,“倏”一下,跟电到一样,这个就是法身。那个会震一下,就叫做随缘赴感、遍满全身。
在不同的时刻,身体里面确实会有不同的气感。在激烈的运动后停下来,全身充满了舒畅的感觉,年轻一点的人,甚至还会有一股能量充沛的感觉。打过太极的人都知道,姿势一动,里面的气跟着流动;手一挥,好像外面的磁场也跟着他动一样,内在的气跟外在的气有一点感应,那个就叫做法身。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气场是可以影响到他身旁周围的气场,这一点也得到现代科技证实。运用克里安摄影技术,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皮肤层外还有一层细细的光环:一般的人,凸出一点;气炼得很好的,就可以凸出到几米甚至几十米,它是可以扩充的。这也就证明了,我们说的法身就是人身体里的气,也就是说,在人的这个皮囊的形状里面包满了一股能量,那一股能量叫做气。科学家的说法叫做能量;佛家的说法,叫做法身。
法身跟以前讲的心有什么不一样?
你也许会问:“那法身跟以前讲的心有什么不一样?”我们以一盆水来比喻,这一盆水,当外在有一阵风吹过,它就起涟漪。如果你轻拍一下脸盆,它的涟漪“倏”的一下,汇聚到核心,再弹到四周,再汇聚到核心。法身就好比是这一整盆的水,而心就是你轻拍这个盆子边缘时,那个涟漪汇聚到的中心点。
人的黄庭,就像一个脸盆的核心,全身的法身就是一股气,气一动的时候,全身的气无论感应到什么而动,最后都会汇集到中心点形成一种感应,形成一种脉动。而这个脉动在人的感受上叫做心情。因为有心情,所以叫做内心。因为有心情,所以才有无明。没有心情的时候,大家都开阔而无私,心情一来的时候,你就觉得每个人都很不好搞。如果我从后面拍你一下,也是从外面发生,然后聚集到心。很多人误以为,如果你从如来佛后面拍他一下,他会如如不动,静静地转身看着你,说“有事吗?”,其实不是这样的;你忽然拍一下孔子,他会说,“你不知道我的心早就不动了吗?你有什么事吗?”其实也不是这样的。
圣人,是人情之至者,是最懂人情,最通透人情,而不是没有七情。那为什么人家从后面拍,我们会吓一跳,因为全身就像一个水盆,涟漪快速冲向你的核心,就是你的黄庭,你的内心,所以那一刹那,你会被震一下,因为全身的气忽然转成波动,“倏”的一下,汇聚到你的黄庭。
如果我们把大海比喻成一个人,那这些海水就是人的生命,就是他的法身,里面有一个泉眼正在冒着泉水,源源不断地往上冒,那一点就是他的心。法身跟心,一个是泉眼,一个是周边的水。虽然那一点也是水,但只不过是法身里面的一点。这一点能使人被七情六欲给摞倒,纯粹就是因为对内心有了好恶,所以修行说“万法惟心”,都在讲这颗心。
法身为什么重要?
如果你要究竟解脱生死,就要讲法身。法身为什么重要?因为最后你能否成佛,要看法身是否成就。法身是潜意识的所在,如果大海有记忆,记忆在什么地方?在每一粒水分子里面。同理,人的潜意识在哪里?它就在你全身的气里面。那你的心在哪里?就在你的黄庭这一窍里面。你的思想在哪里?在脑袋瓜的正中间。辨别是红的是蓝的还是绿的,在哪里?在你的眼睛。听声音在哪里?在你的耳朵里面,这都有位置的。你说,潜意识没位置了吧?有位置,潜意识只是位置比较大,在每一粒水里面,在每一个小小的气机里面,遍布着你的全身。
为什么又直指黄庭?
那么,潜意识如何发作?当它形成波动汇聚向你的黄庭(内心)的时候,它就产生了力量。最后让你无明、把你摞倒、使你烦恼的,都是在黄庭。
所以,我们黄庭禅不去说潜意识,不去说法身,不说别的,而是直指黄庭!因为最后要影响你的总是汇聚在黄庭,才形成好恶的意义,才形成情绪、七情的意义。所以,我们要解脱烦恼罣碍就要了解黄庭。
——本文来源:《幸福内心禅》第79集